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赤壁:產業向新發展提質 打造“全域中試”創新先行區 

人民網記者 周雯
2024年03月22日08:35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38米高的天文觀測塔塔基已建成,靜候華中地區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進駐﹔測試道路示范路段基本完工﹔北斗基站正在建設中……在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鋪鎮東海山水庫,中國(赤壁)中試谷·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建設如火如荼。

項目還在建設中,“嗅覺敏銳”的創業者就從中發現了商機。陽春三月,上海一家深耕智慧農業科技領域的企業考察團一行來到了赤壁,希望能在該基地邊建設打造智慧農場、無人農場示范區。

東風曾與周郎便,赤壁一戰震古今。未來已來,古老而又現代的赤壁向“新”而行、以“新”提質,打造“全域中試”創新先行區,以高標准謀劃、高水平起步、高質量推進縣域科創服務體系建設。

中國(赤壁)中試谷·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陳紅菊攝

中國(赤壁)中試谷·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陳紅菊攝

彎道超車 集聚創新資源要素

科技創新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要想實現“彎道超車”,瓶頸就在科技創新,突破口也在科技創新。瞄准人工智能產業等高端科技創新資源,赤壁以打造中試平台,撬動產業鏈創新鏈集聚。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無人機、無人駕駛車、機器人等已經開始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場景復雜的工作。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龔健雅介紹,“智能無人系統應用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測試,學院很多老師也承擔了這方面的項目需要做實驗,但因為學校場地有限、經費有限,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封閉環境做測試。”

專家團隊的科研需求和地方產業發展“一拍即合”。2023年9月,赤壁中試谷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揭牌。該基地由赤壁市政府出資建設基礎設施,由武漢大學相關團隊提供技術、設備和人才支持,合作建立我國首家全野外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能夠提供“空天地水”一體化測試場景。

中試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一環。“部分產品隻經過小試,沒有經過中試的話,產品性能有不穩定的風險,這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之一。但中試投入很大,中小微企業實力有限,單純依靠市場配置難以高質量發展。”赤壁市產業顧問,赤壁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洪昕林介紹,中試谷的建立,相當於為企業家、科學家建了一個公共實驗室。

當前,赤壁市以全域中試為理念,建設赤壁中試谷,規劃面積50平方公裡,為實驗室小試成果的產業化提供中試工藝放大試生產服務,整合優質資源共同締造,區域協同合作打造良好產業創新生態。目前,該市已開展建設中試基地8個。

引才聚才 打開縣域經濟發展“金鑰匙”

“博士畢業后准備創業,了解到赤壁這裡有好的政策,一方面有事業編制作為基本保障,另一方面看好中試基地的優勢,決定把公司落在這裡。”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的周鶴目前任職於赤壁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院。

周鶴介紹,目前正在做工業廢水處理相關的產業研發,得益於赤壁市建有工藝放大實驗室,讓學校停留在實驗室的項目,能無縫鏈接到產業一線,低成本啟動創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赤壁雖為縣級市,卻吸引來自上海、武漢等地科研人才“扎根”。近兩年,該市累計引進碩士以上學歷技術骨干超500人,其中院士4人,教授132人,博士43人,碩士318人。

這份成績單,離不開創新體制機制,打造縣級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為地方發展增智聚能。

“科創服務體系的建設源於赤壁產業發展的剛性需求。”洪昕林表示,作為一個縣級市,招才、留才一直是地方經濟發展的痛點。

為此,赤壁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用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人才為第一資源。專門研究出台特殊人才政策,將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定位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建立200個事業編制池,針對碩士以上專業人才招聘,編制不受限制。

赤壁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黨支部副書記、副院長朱桂華介紹,赤壁率先提出“四線城市,一線待遇”,以事業編制吸引人才,以科研津貼留住人才。如今,該市通過建設中試場所的基礎設施,打造人才、資金軟環境,面向全國有中試需求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業,開放場景與服務,吸引來赤創新創業。

蓄勢賦能 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是驗証和促進我國智能無人系統技術水平必不可少的科研基礎設施。”龔健雅院士介紹,該基地通過對智能無人系統測試所獲得的各種參數進行分析,促進各相關學科技術水平的提高和進步,對產業發展也大有益處。

“解決卡脖子的基礎理論研究,是解決未來產業升級換代的關鍵。”武漢大學李必軍教授團隊正圍繞“高精度自動駕駛動態地圖與北斗衛星融合定位技術”進行研發,並在赤壁中試谷進行示范驗証。李必軍教授介紹,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的建設大大降低了項目投入成本,同時,該基地實驗道路鋪設了武漢理工大學姜德生院士團隊研發的高精度光纖,利用同一個場景不同傳感器的互相驗証,大大提高了數據可靠性。

如今,赤壁在新材料和遙感方面的科創硬件基礎設施和人才團隊以及背后武漢大學的強大支撐,成功引進長江產業投資集團與赤壁共創共建共享全省的科創供應鏈服務平台。

為解決創新資源配置不足等問題,赤壁市秉持“共建、共享”原則,聯合全市企業共同締造創新鏈,投資近3億元,建設湖北赤壁產業技術研究院,整合政府、企業研發實驗室30多個、10萬余平方米。截至目前,赤壁市搭建創新聚集區-赤壁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院-赤壁(武漢)離岸科創中心-中試谷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的全生命周期創新服務平台,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通過人才鏈推進創新鏈,進而奠定特色產業鏈基礎,最終實現各類優質資源要素的互聯互通和融匯貫通。”洪昕林介紹,截至目前,已經有20家涉及遙感及空天信息的高科技企業落戶赤壁。

赤壁借東風,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引擎。聚集高端科技創新資源的載體,赤壁市委、市政府明確打造科創、智創、融創平台,統籌全市資源要素,布局智能無人系統、新材料、電子信息、大健康四大中試測試組團,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科創智谷,大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
  3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