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義務獻血二十八年,石油工人董文清——

總想為社會多作一點貢獻(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本報記者 田豆豆
2024年06月17日08: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董文清在湖北省襄陽市中心血站捐獻血小板。
  熊 海攝

  6月13日早上9時,剛值完晚班的董文清出現在湖北省襄陽市中心血站,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慶祝第二十個世界獻血者日的到來。“老董,手恢復得怎麼樣?聽說你今天要來獻血,大家都想見見你。”襄陽市中心血站機採室主任柴聲江和他打起了招呼。今年3月1日,董文清不小心滑倒,手腕骨折。剛過3個月,董文清又趕來獻血。

  董文清是中國石化湖北石油襄陽余家湖油庫副班長,黝黑的皮膚、結實的身體,他身上有著石油工人的堅毅與質朴。堅持無償獻血28年,他累計獻血6.8萬毫升,相當於15個成年人體內血量的總和。2023年,董文清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終身榮譽獎”。

  “獻血,是可以救命的。”說到為什麼要獻血,董文清短短一句話,引出了兩個讓他終生難忘的故事。1995年,董文清的母親檢查出重病,醫生說做手術需要輸血,但當時血源十分緊張。“我想,要是有好心人能無償獻血該多好。”董文清說。1997年,董文清一位朋友的孩子身患白血病,出現病危情況,急需輸血。董文清想起母親手術時自己的遭遇,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手。“當時我獻出了極限量600毫升的血,但一點也不后悔。”董文清說。

  從那以后,董文清開始獻血。1998年,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董文清堅持每年獻兩次全血,從2013年開始,他改獻血小板,獻血頻次從一年兩次增加到每月兩次。董文清是一個節儉的人,但為了獻血,他變得“慷慨”起來。他每周拿出固定工資給自己補身體。工作之余,還不斷地學習獻血方面的知識,並養成了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希望我的血液對患者的恢復能起到更好地促進作用。”董文清說。他還主動加入襄陽市中心血站應急血友群,隨時准備為急需的患者付出。近年來,董文清共參與17次緊急獻血,全力挽救他人的生命。

  “我總想為社會多作一點貢獻,除了把工作干好外,能通過獻血來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是我最大的心願。”董文清說。他的崗位在油庫,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接卸油品入庫。夏季高溫,他仍需穿著長袖防靜電工作服、戴著安全帽和隔油手套爬上油罐車頂。“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油品保供是城市運轉的血液保障,嚴寒酷暑我早就習慣了。”董文清笑著說。工作36年來,董文清共參與接卸油品150余萬噸,沒有發生一起事故。

  平凡的董文清,慢慢成為身邊人的榜樣。“2005年冬天,下雪后地面很滑,我媽媽走到樓下不小心滑倒,躺在雪地裡動彈不得。董文清一看到就把她扶起來送到了醫院,還為她辦理好住院手續。”鄰居張廣洪說。2008年,有同事出國務工,上幼兒園的孩子家裡無人接送,董文清便主動承擔起接同事孩子放學的任務。同事、朋友口中,這樣的小故事數不勝數,人人對他都很欽佩。有這樣的基礎,董文清動員大家一起無償獻血,得到了許多人的響應。至今,他已帶動40余人加入了獻血者行列。最讓他自豪的是,這些人中,有自己讀大學的兒子。

  在董文清家裡,一摞摞的獻血証和榮譽証書被他小心地珍藏在櫃子裡。“希望能用我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雖然和他們素不相識,但獻血對社會有貢獻,我會一直堅持下去。”董文清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7日 13 版)

(責編:周雯、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與活力”(外國友人鏡頭裡的中國古建筑)
  湖北十堰市武當山古建筑群現存古建筑66處,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學和藝術成就,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館”,於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圖為武當山南岩宮的飛檐斗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