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羅田法院:“五共”法庭譜寫法旅融合新“楓”景

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又稱鳩茲古邑,是全國聞名的旅游鎮、藥材鎮、生態鎮。近年來,羅田法院九資河人民法庭聚焦地方“大旅游”格局,把“楓橋經驗”融入司法實踐,圍繞發展共謀、陣地共建、資源共享、糾紛共調、訴源共治“五共”理念,全力服務文旅、藥旅產業和生態旅游模式蓬勃發展。
2023年以來,九資河人民法庭案件平均辦理時長小於15天,法定期限內結案率100%,無發回重審、改判案件。今年1至5月受理訴訟案件數同比下降11%,轄區萬人起訴率0.122%。
九資河人民法庭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和指導,定期向鎮黨委匯報法庭工作,推動建立庭長列席黨委會、通報萬人起訴率等機制,主動服務轄區平坦原抽水蓄能項目、旅游品牌創建等中心工作順利推進。聽取各方意見,定期與司法所、派出所、村委等基層組織開展“支部聯支部”活動,在相互學習、相互研討中提升站位、統一目標、提升干勁。汲取群眾智慧,廣泛了解民間故事、鄉規民約、祖訓家風等鄉風民俗,切實把群眾智慧轉化為工作方法。
推動信息共享,定期參加全鎮綜治聯席會、解紛碰頭會,通報特殊案件和影響區域穩定的線索信息,做到糾紛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做好平台共享,吸納4個調解組織和23名調解員入駐人民法院網上調解平台,形成鎮直職能部門、調解組織、社會力量聯動。創新法庭共享,在天堂寨景區廣場、薄刀峰游客接待中心、道地中藥材產業園交易大廳、鎮綜治中心以及五大片區中心村設置“共享法庭”,群眾通過手機即可享受線上咨詢、立案、訴訟等司法便利。
訴前多元化解,建立“村委會—綜治中心—法庭”糾紛梯次過濾網,完善“法官+調解員+N”網格化解紛工作機制,法官實時指導調解、同步司法確認,解紛從“獨角戲”變“大合唱”。訴中實質解紛,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能理解的方式化解糾紛,調撤率、一審服判息訴率分別保持在80%、98%左右,做到“法結”“心結”同解,防止“一案結多案生”。訴后督促履行,實行“立審執一體化”,採取判后答疑、判后回訪、判后促執等舉措,兌現“紙上權益”,促進“執源治理”。今年,九資河法庭案件自動履行率同比提升超過10%。
巡回法庭現場
夯實“和美鄉村”法治根基,發出司法建議7份,建議反饋率100%,促進旅游、中藥材行業規范管理。打造“法治夜校”法宣品牌,在綜治中心、村委、企業、學校等地設立5處“法潤義水 法治夜校”宣講點,把法治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村頭巷尾,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推動“無訟村居”創建活動,定期向鎮黨委政府通報轄區3個社區、44個村案件受理情況,並推動其被納入全鎮平安建設考核體系,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成為群眾普遍共識。今年,轄區29.79%的村、社區無訴訟案件。(文/圖 王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