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門:“服二代”回流 產業發展進入“黃金期”

湖北省天門市委九屆七次全會提出,堅持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興業,加快形成中等城市規模,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江漢平原明珠城市,深入實施10萬農村人口進城、10萬學生進城、10萬產業工人進城“三個十萬工程”。
以“三個十萬工程”為引領,天門鞏固提升綜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全力推進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發展。針對農村人口、學生、產業工人的實際需求,該市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快中心城區人口增長步伐,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完善城市功能、激發城市活力。
2021年,70億元﹔2022年,200億元﹔2023年,400億元。3年時間,天門服裝電商交易額不斷躍上新高度。
隨著越來越多“服二代”回流,天門紡織服裝產業進入發展“黃金期”,數千家紡織服裝經營主體帶動返鄉就業超7萬人。
但最近,不少服裝企業老板遇到招工困難的“幸福煩惱”。“我們開出的工價,不比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少,奈何還是招不滿工人,拿到的訂單根本做不完。”
連日來,筆者進園區、問企業、訪工人,感受天門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新動向。
工價比肩廣州 車工平均月薪超過1.2萬元
5月20日清晨,馬雲姣簡單收拾后,將孫子送到學校,再趕往3公裡外的隆騰服飾廠上班。此時已到8點,案台上堆積的成衣,正等著她處理。
58歲的馬雲姣是天門橫林人,去年9月來到服裝廠剪線頭,“我一天工作10個小時,每周休息1天,月工資4000多元。”
“兒子兒媳在外打拼,孫子讀初三,我的首要任務是陪讀,上班只是‘副業’。”說話間,馬雲姣快速翻出線頭,麻利地剪掉。
“剪剪線頭打打包,月薪輕鬆四五千。”隆騰服飾廠廠長羅磊介紹,剪線頭、打包等尾部處理工序對年齡要求不高,60多歲的老人也能干。
天門市委書記紀道清介紹,近年來,天門搶抓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和在外勞動力回流的機遇,打造天門服裝電商城、龍騰服裝小鎮、白馬服裝原創電商基地等6個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初步形成完整產業鏈條,擁有紡織服裝類經營主體5000多家。
作為“中國服裝電商產業示范基地”,天門傾力發展服裝電商產業,構建“買全球、賣全球”的發展格局。去年,全市服裝電商銷售量過5億件,交易額超400億元,其中抖音、拼多多女裝等版塊交易量均位列全省首位。
服裝電商產業“幾何式”增長,推動銷售量“翻了又翻”,拉動工人工資“漲了又漲”。2019年,李武將廣州的服裝生意轉回天門,就是看中家鄉低廉的人工成本。
“當時,天門的工價比廣州便宜40%,很多同行不相信。但現在水漲船高,這裡的工價幾乎與廣州持平,除去生活開支,拿到手的隻多不少。”李武說。
從一塊布到一件衣服,要經過裁片、制衣、剪線頭、熨燙等工序。李武介紹,最為復雜的制衣環節工價也最高,車工平均月薪超過1.2萬元,而裁工和燙工也有1萬元。
遭遇缺工煩惱 期盼更多工人返鄉
這幾天,廣州宇馳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靜靜有些“上火”。前不久,她調整生產結構,將30多台制衣設備運回天門,但招工情況並不理想。
“每天都在抖音、招工群發布招工信息,開的工資不比廣州少,應聘者卻寥寥無幾。”張靜靜分析,春節前后是招聘的黃金期,隨著大批工人離鄉返崗,現在招人有些難度。
天門市起點制衣有限公司遇到了同樣的煩惱。該公司在天門城區和岳口鎮開設兩個加工車間,配備機器180多台,岳口車間用工相對穩定,但城區車間空余50多個工位。
今年5月初,天門舉辦的承接廣東服裝產業轉移工作座談會上,一位老板直言,想把服裝加工廠遷回家鄉,但不好招工。
推動紡織服裝產業提檔升級,吸引服裝企業回流很關鍵,如何留住、吸引更多產業工人,當地服裝企業和人社部門正在全力探索。
“招不到工,我們就主動出擊。”瞅准陪讀媽媽群體,一音服飾廠將加工車間開到學校附近,解決她們就業問題的同時,還能方便照顧孩子,企業也能緩解急用工難題。
上個月,一音服飾廠在天門實驗高中附近租下一間門面,很快招到了5名陪讀媽媽。緊接著,又在天門中學、陸羽高中附近布點,開設小型加工車間。
今年“春風行動”期間,天門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73場,發送就業資訊近20萬條。此外,推出“直播帶崗”,讓招聘求職觸“屏”可及。
“我們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建立資源信息庫,摸排在外人員30多萬人次。通過持續努力,大大增強了在外人員對家鄉紡織服裝產業的了解和認同,返鄉就業、返鄉發展人員逐年增加。”天門市人社局局長楊聖平介紹,去年紡織服裝產業工人回流2萬人,今年回流人數預計超過去年。
天門是全省人口第一大縣,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約45萬人。一位天門籍服裝企業老板估算,僅廣州市海珠區,湖北籍服裝產業工人不少於20萬,天門人就有8萬。“工人回流,還有很大空間。”
產業聚鏈成群 招引外地工人底氣十足
“產業增長速度太快,本地工人回流一時難以跟上,我計劃從外地招人。”廣州成德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毅正在謀劃,准備將生產車間全部搬到天門。隨之轉移的,將有1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
宋毅是湖南常德人,早在2020年,他就將部分生產車間轉移到天門。去年,他在天門服裝電商城租下4300多平方米的廠房,今年又有新動作。
“常德老家的工價低,但天門紡織服裝產業配套齊全,已形成完整的生態鏈,各生產環節工種齊全,快遞物流也更便宜。”在宋毅帶動下,已有3名湖南人來天門開廠。
5月20日晚,起點數碼印花廠員工白世奇下工后,給遠在山西老家的妻兒打去視頻電話。技校畢業后,他在廣州打工10多年,今年2月經朋友引薦到天門工作。
“每天工作10個小時,月薪1.5萬元,和廣州一樣,但在天門更有獲得感。”他算了一筆賬,公司免費提供食宿,這就省下了近3000元開支。
在天門起點集團,白世奇只是眾多來天打工者中的一員。據統計,該集團380多名固定員工中,很多技術工人、主播、運營人員來自外省,佔比超過20%。
“除了留住本地工人,招引外地人來天就業,還有巨大潛力可挖。”天門起點集團負責人、市服裝電商行業協會會長費文說。
一座中部小城,為何有如此魅力?天門堅定不移壯大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不斷延伸拓展產業鏈,今年服裝電商交易額預計超過500億元。目前,已在小板和侯口片區高標准規劃建設3個產業園區,建設總面積近3000畝,可有效滿足服裝產業發展各類需求。上個月,天門新區選址完畢,可為園區提供豐富的生活、商業配套設施。
今年,該市進一步加大支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力度,從支持品牌運用、招工用工、技能培訓、返鄉創業、給予物流補貼等方面,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推動產業工人回流。
“我們持之以恆提供優質服務保障,讓大家在天門安心發展、舒心工作。”天門市委副書記、市長肖敏說,希望更多天門老鄉回鄉發展,也歡迎更多外地朋友來天門就業,共同攜手建設國內領先的“中國服裝電商名城”。(熊文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