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鄖西:一庫碧水潤北方

鄖西縣水清岸綠景美如畫。徐軍攝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扛牢“一庫淨水永續北送”政治責任,把守水護水作為“天大的事”,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域、全民、全時開展保水、護水、治水。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62.47%,空氣質量優良率94.2%,24個跨界斷面水質優良率100%,主要河流的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
漢江流域青山常綠、碧水常流、百鳥常飛。徐軍攝
全域保水護水,為有活水來
炎炎夏日,在鄖西縣羊尾鎮張家河村瓦窯溝的山坡上,滿山林木以旺盛的姿態展示著綠色的活力。微風吹過,萬余畝山林涌起層層綠濤。
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重要途徑。張家河村作為義務植樹集中栽植點之一,經過多年栽植已經綠滿山坡,成為漢江的綠色“屏障”。該縣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綠滿鄖西”行動,森林生態系統涵養功能大幅提升。
6月26日,位於鄖西縣雙子樓的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保障中心鄖西分中心監控室內,工作人員輕點鼠標,鄖西縣天河口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實時數據呈現在一張大屏上:氨氮、總磷、高錳酸鹽等監測結果實時數據顯示,天河水質持續保持Ⅱ類標准,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數智”護水,守好大水缸。該縣發揮科技監測的精准性和持續性作用,在進入鄖西境內主要河流入口及匯入漢江的入口設置監測“哨兵”,對入江河流水質13項因子實施24小時進行水質監測。
與此同時,全縣通過水質安全保障“監管平台、調度平台、監督平台”3個平台協同配合,形成“問題收集、分辦交辦、處置督辦、辦結銷號”的工作閉環。
“通過‘一張屏’所展現的各項數據,可以實時掌握全縣水庫、河流情況,讓全縣保水護水駛入數字化管理的‘快車道’,實現全域監控。”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鄖西分中心負責人喬波說,該縣借助數智平台,智能化監管,空天地聯動,確保“一泓清水入庫”“一庫碧水北送”。
鄖西縣還全面落實“河湖長制”,配備縣、鄉、村河湖長389名,民間河湖長57名,組建107支志願護水隊,全域保水護水、執法、水質巡護、生態環境督察等常態化巡護﹔與環陝周邊5縣建立保水護水聯防、聯巡、聯控、聯治“四聯”機制,常態化開展“岸、水、空”護河行動,共同保護水生態環境。
科學治水興水,守好大水缸
鄖西縣“鐵腕治水”,確保淨水永續北送。不久前,該縣依法拆除陝西山陽豐元水電有限公司在土門鎮吊橋村河段非法修建的牛鼻子水電站,天河流域防洪、水資源和水生態安全得到恢復。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鄖西縣就在為一庫淨水永續北送而努力。該縣3個鄉鎮11個村36個組的3673人離開故土﹔作為曾經享譽全國的“黃姜之鄉”,鄖西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叫停了富民壯財的支柱產業——黃姜,關停污染企業53家。
該縣還大力實施庫岸線整治等“十大攻堅”和“碧水守護”三年行動,扎實開展河湖“清四亂”,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425座。成立生態環境集團,加快城區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強化雨污分流,推進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
“鄖西採取水土保持、山洪溝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措施,對全縣115條小流域和支溝開展綜合治理。”鄖西縣水利和湖泊局水政監察大隊負責人董作喜介紹,鄖西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實施濕地修復、水生態修復等生態治理工程。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62.47%,空氣質量優良率94.2%,24個跨界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全縣3個國控斷面、1個省控斷面和2個市控斷面水質地表水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為100%,全域水質常年保持或優於Ⅱ類標准。
自然“活水”變為發展“活水”。鄖西縣天河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天河水庫每年1.36億立方米的取水權,成功獲得1000萬元貸款,這是湖北省發放的首筆“水權貸”。這筆資金將全部用於水電站綠色升級改造,“反哺”天河,在天河流域開展陸域、水域綜合治理,以“水貸”興水利。
鄖西縣五龍河景區青山如黛綠水盈盈。鄖軒文攝
好水好山好風景。鄖西縣依托豐富的水資源,先后建成五龍河、龍潭河、“天河水鄉·七夕畫廊”等4A級景區13家,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縣”“中國健康旅游目的地”等稱號。科學興水,在豐沛水量的同時,提升了鄖西縣的含“綠”量﹔厚實的綠色低碳底色,反向推升了經濟含“金”量。
以水為媒,水潤兩地興
碧水丹心牽南北,前不久,鄖西縣黨政代表團赴北京市平谷區對接對口協作工作,開展“同飲十堰源頭水·平谷鄖西一家親”送水儀式、鄖西農特產品展示等活動,簽署《鄖西縣農特產品銷售戰略合作協議》《平谷·鄖西消費幫扶協議書》等合作協議。
兩地因水結緣、以水為媒、共進共融。自2014年開展對口協作以來,北京市和平谷區對口協作累計援助鄖西項目資金2.4億余元,15個區直部門、18個鄉鎮(街道)、56個村(社區)分別與鄖西縣建立“一對一”結對共建關系,在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和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一江清水既是平鄖兩地的情感之源,也是合作之源,更是發展之源。2023年,平谷區援建漢江經濟帶水生態修復工程和湖北口回族鄉特色小鎮項目,對促進鄖西縣水生態保護和民生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意義重大。平谷區還發揮“農業高科技”的獨特優勢,組織科研院所的農技專家“逆水而行”,來鄖西指導、授課,幫助鄖西農業經濟發展。兩地還在醫療、教育、文旅等多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今年3月,在鄖西縣羊尾鎮江灘公園,來自平鄖兩地的一百多名村黨組織書記和黨員干部開展魚苗增殖放流活動。平谷區黨員干部群眾紛紛走進鄖西,“走讀水源地”見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周年鄖西在生態、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巨大變化。
水潤兩地興。鄖西縣與平谷區還將圍繞“農業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閑新時尚”“優質水資源”等方面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發展共贏。(圖/文 鄒景根、徐孟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