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武漢硚口:家醫團隊“一根線” 促進漢中三融合

2024年07月19日14:02 |
小字號

“幸虧發現及時,要不然后果真不敢想象。多虧了我的家庭醫生熊醫生。”日前,72歲的盧爹爹,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心內科做了心臟支架順利出院后,特意來到硚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感激地說。

近年來,武漢市硚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漢中中心”)巧妙發揮家庭醫生團隊“穿針引線”的功能,運用家庭醫生團隊這一線,促進了漢中中心的醫防融合、全科和專科的融合、醫患交流融合,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益。

家庭醫生汪琲義診服務居民

家庭醫生汪琲義診服務居民

家醫團隊為依托 促進醫防大融合

盧爹爹出生於1952年,現住在硚口區漢中街,年輕時候他在漢江油田工作,曾經因為心臟問題做過心臟支架手術,也一直遵從醫生的囑咐很留意自己的問題。

退休后,盧爹爹定居武漢,成了漢中中心熊曦醫生管轄轄區居民。以熊曦醫生為團隊長的家庭醫生團隊,為盧爹爹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並定期巡診。

上個月18日,熊曦醫生在巡診過程中,得知盧爹爹時有心慌、胸悶等不適,及時邀約盧爹爹參加老年人體檢項目。一查,心電圖有異常,心肌酶中肌紅蛋白偏高,熊醫生結合盧爹爹的病史,綜合考慮他的情況,初步判斷他存在心臟冠狀動脈再發狹窄的可能。於是家庭醫生熊曦把盧爹爹轉診療致醫聯體上級單位武漢市第四醫院心內科。經過及時心臟介入放置支架治療后,盧爹爹轉危為安。

家庭醫生熊曦接診服務居民

家庭醫生熊曦接診服務居民

漢中中心,象熊曦這樣的家庭醫生團隊有9個。她們穿行在漢中街道中,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定期下社區巡診,成為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居民健康的重要依托方式之一,促進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的落地和落實,完善實踐以家庭醫生為主體、以醫聯體上級醫院為技術支持、以特殊專科為發展路徑的“硚口模式”,形成“未病早預防、小病就近看、大病優轉診、慢病有管理”的防治體系,促進醫防大融合。

家庭醫生常牽線 促進全科專科相融合

漢中中心的醫生團隊,除了全科醫生為骨干力量外,還將中醫科、口腔科的醫務人員納入團隊,參與巡診和義診,在給居民的健康服務中,不僅落實“全科”,還完善“專科”,促進了中心全科和中醫科、口腔科的融合發展。

楊先生是家庭醫生萬吉醫生的簽約居民。兩三年前,楊先生罹患開角型青光眼,並因此在50多歲時提前辦理了退休。就醫過程中,楊先生有外用眼藥水控制眼壓,其他的眼部疼痛不適症狀也無法緩解。

三個月前,在巡診過程中,楊先生談及自己的困惑,家庭醫生萬醫生根據自己了解的中心中醫科的絕活,建議楊先生來中醫科嘗試中醫治療。因為開角型青光眼對眼睛的損傷幾乎不可逆的,后期會有視神經萎縮及逐漸視力下降至失明,中醫科瞿遷醫生和楊先生達成了共識——以改善症狀為治療目的。

接下來的2個月裡,楊先生每周都會來到中醫科接受針灸治療。每次治療后,他都會感到眼部的疼痛眼干等不適有所緩解。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楊先生再次前往醫院眼科復查。結果顯示,他的眼壓控制得非常好,眼痛的症狀也基本消失了。

中醫科瞿遷醫生為患者扎針灸

中醫科瞿遷醫生為患者扎針灸

漢中街愛國社區的王婆婆,在家庭醫生團隊到社區義診活動中,找到了漢中中心口腔科的童波主任。童主任檢查發現70歲的王婆婆全口牙齒缺失,不能有效吃東西,於是建議王婆婆做了全口吸附性義齒,費用還不到大醫院的一半。牙齒做好了,王婆婆感慨:“好久都沒有這樣舒坦吃上一頓飯。”

武漢市衛健委基層衛生處處長董雲萍表示,正是有了家庭醫生的牽線,架起來居民和中心全科及專科的橋梁,既為居民解決了問題,更促進了全科和各個專科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學科建設和發展的一盤棋。(高瑩欣 魏忠濤)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有回音︱家中無人住卻產生了燃氣費? 湖北洪湖:退還
  人民網武漢7月19日電 “家裡半年都沒人居住,水電費等賬單全為零,但燃氣費甚至比在家時候還要高1倍。”近日,一位市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希望能退還相關費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