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

——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下)

本報記者 李紅梅 范昊天 李俊杰
2024年08月16日07: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傍晚,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長江之濱的楊泗港都市T台,游客絡繹不絕。巨大的龍門吊化身為水幕電影的“放映機”,可移動拆卸的彩色集裝箱成為游客歇腳的“休閑驛站”……

  武漢地處長江中游,長江岸線穿城而過。2020年底,武漢啟動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建設,長江沿線廢棄的楊泗港貨運碼頭變成百裡長江生態廊道的都市T台。

  “通過建設綠色廊道,改造生態緩坡土堤,保留和改造龍門吊、集裝箱、貨運軌道等碼頭元素,昔日的貨運碼頭變成充滿活力的‘水岸秀場’。”武漢市水務局河道堤防處處長代旭行介紹。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23年初,《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將生態安全管控的負面清單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正面清單,嚴控到每一條河流。同時湖北更新劃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對長江流域湖北段生態環境精准管控,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2023年,湖北長江干流總體水質為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昆侖山莽莽蒼翠,三江水滾滾澄碧,藏羚羊成群遷徙……青海處處涌動著生機活力。在青海西寧市東川工業園區內,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車間正馬不停蹄地開展生產,用清潔能源生產多晶硅,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隻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保護好生態與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在這裡實現辯証統一。

  江蘇鹽城市阜寧縣,萬畝連片的金沙湖,煙波浩渺。當地推進湖水、湖島、湖岸、湖泊生物多樣性協同治理和保護,昔日的黃沙崗變身生態旅游示范區,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約50萬人次。

  黑龍江漠河林場,人們吃上了“生態飯”﹔浙江安吉余村,人們從“賣石頭”變成“掙碳匯”……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我國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優勢,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決定》提出,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准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

  今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印發。

  全國4萬多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根據區域環境承載量、功能用途等建立“綠色標尺”,為綠色發展統一劃定了“邊框”。

  7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暫行規定》,這是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新質生產力“1+N”政策體系的N個文件之一。

  建立“綠色標尺”,劃定生態紅線,我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鋪就綠色發展的厚重底色。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走進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的蔚來第二工廠車身車間內,4隻橘紅色的機械臂分置兩側,抓取、掃描、擰螺絲、校准……車門被穩穩安裝在車架上。

  “工廠已實現全自動化生產,每分鐘能下線一輛整車。”合肥新橋蔚來第二工廠負責人殷亮介紹,控制該生產線的“大腦”是自主研發的“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統,正負誤差可控制在0.5毫米。

  “我們將上百家供應鏈企業加入這一系統,消費者下訂單后,系統會自動分解所需要的零部件,下發訂單信息給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則可以根據系統備貨。”殷亮說,從收到訂單到整車下線僅需14天。今年上半年,蔚來共交付新車87426輛,同比增長60.2%。

  安徽已建成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體系。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2.1萬輛,同比增長81.4%,佔全國比重為12.6%。全國每生產8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安徽造”。

  今年前7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91.4萬輛和59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8%和31.1%。

  逐“綠”而行,向“新”發力,我國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傳統產業加快綠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2018年以來,東北制藥全面升級廠房設備,改進改造生產工藝。以維生素C片生產為例,通過工藝流程改造,收集生產過程產生的尾氣,減少排放,同時將尾氣產生的熱能再反哺生產,每年可為企業節煤300多噸。

  能源、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加快綠色低碳發展。

  目前,全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超過煤電﹔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車行駛在中國﹔城鎮新建綠色建筑面積佔比由“十三五”末的77.7%提升至91.2%﹔國家層面累計培育綠色工廠5095家、綠色工業園區371家﹔全國碳市場碳配額累計成交量達4.65億噸……

  我國經濟綠色化程度大幅提高,綠色發展勢頭強勁。

  今年以來,《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出台,持續增強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要堅持全面轉型、協同轉型、創新轉型、安全轉型,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

  東海浙江省溫嶺市海域,“浙嶺漁休00003”號漁船上,漁網緩緩收起。漁網裡,除了魚類,還混雜著一些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袋、廢棄漁網等廢棄物。

  溫嶺市石塘鎮小沙頭村漁民郭文標介紹,這些廢棄物統一銷售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藍景科技,在工廠中生產成再生塑料粒子,實現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的“藍色循環”模式。“藍色循環”模式生產出的再生塑料粒子,用在手機殼、衣服、鞋子等消費品生產中,這些對大自然友好的綠色消費品受到人們的歡迎。

  各地區各部門努力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漸成新風尚。

  綠色消費受青睞。“我想換個新空調,綠色家電不僅能耗低,換新補貼也更高!”家住重慶市巴南區龍洲灣街道的周萌說。

  綠色出行受歡迎。駕駛新能源汽車,乘地鐵出行,騎自行車接駁,步行游玩……如今,在城市裡,綠色出行成為新風尚。

  垃圾分類成自覺。各地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目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2.6%。

  外賣選擇綠色包裝,購物時用自備布袋,用餐盡量做到光盤,一些地方園區、企業、社區、學校等基層單位開展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神州大地,綠色低碳理念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中,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廣袤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享有更多綠色福祉。

  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錨定目標,砥礪前行,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定能繪出美麗中國新畫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16日 03 版)

(責編:肖璐欣、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養老服務新職業成長空間廣闊(體驗·民生一線觀察)
  圖①:老年助浴員肖琳在店裡收拾設備,准備上門為老人助浴。 冷智梅攝 圖②:健康照護師劉馳在為耿守愛老人進行護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