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武漢:“科技紅娘”成引領創新浪潮的“擺渡人”

2024年08月30日08:39 |
小字號

武漢市技術經理人標准化能力培養計劃第二期培訓現場。

武漢市技術經理人標准化能力培養計劃第二期培訓現場。

8月29日,武漢市技術經理人標准化能力培養計劃第二期在江岸區大智無界·空中小鎮產業園拉開帷幕,旨在著力培養一批“懂武漢、懂專業、懂市場、懂政策、懂金融”的技術經理人,提升技術經理人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進一步推動武漢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第二期培訓通知一經發出,立即吸引了來自武漢各區科技管理部門、概念驗証中心、中試平台、技術轉移機構、創新創業特色街區(小鎮)、創新園區、創新樓宇、眾創孵化載體、科技金融工作站等單位400余名工作人員報名。據悉,武漢今年還將舉辦多場技術經理人培訓活動。未來3至5年,力爭培養1萬名“漢版”技術經理人,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應用。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技術經理人正式成為新職業的一員。技術經理人,這群穿梭於科研實驗室與商業市場之間的“超級媒婆”,不僅懂得科研的深奧,更精通市場的變幻莫測。他們的工作,就是將那些沉睡在實驗室的科技成果喚醒,讓它們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論文變成產品,最終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新動力。

如何破局 技術經理人的挑戰

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科研界和產業界。

然而,要培養一批全能型“科技紅娘”,並非易事。當前,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仍處於發展初期,存在數量不足、水平參差不齊、高端專業化人才稀缺等問題。如何培養更多優秀的技術經理人,成為各地政府和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

以武漢為例,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科技創新中心,武漢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和創新能力。如何將這些寶貴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各級科技主管部門面臨的一大挑戰。武漢的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亟需培養一批了解武漢產業特色、熟悉武漢政策體系、掌握技術市場需求、深耕科技成果轉化的“漢版”技術經理人,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政策頻出 各地競相發力

面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迫切需求,各地紛紛出台政策,加大技術經理人隊伍的建設力度。從成都的“天府新區中級技術經紀人培訓班”,到重慶的“高級技術經理人研修班”,再到長三角地區的大規模培訓行動,一場技術經理人培養的“軍備競賽”正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不僅如此,各地還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完善職稱評定體系、建立人才培養基地等方式,為技術經理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技術經理人培養方面,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李少良主任說:“武漢研究制定了以‘理論培訓、實踐培育、水平評價、跟蹤培養’為路徑的的技術轉移人才標准化培養體系。”

培養體系將按照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設置培訓計劃,內容涵蓋武漢政策與產業、技術與商業化、科技與金融、市場與資本等多個模塊,覆蓋成果從概念驗証、中試放大到落地轉化,企業從種子期到成長期到上市全生命周期。通過集中學習、自學研修、案例實踐、定期研討、跟蹤培養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提升技術經理人的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通過培訓學習與案例實踐后,學員可獲得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和“武漢市技術轉移研究院”聯合頒發的技術經理人証書。經過上述培養體系的專業人才,將通過市場化合作機制擇優成為武創通科創服務平台兼職或專職技術經理人,納入全國科轉協作網絡。

此外,科技部評估中心正積極將武漢市打造為全國技術經理人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先行示范區,通過設立城市試點,探索構建一條清晰、可持續的技術經理人職業化發展路徑。在此過程中,將深化技術經理人引育工程,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服務全鏈條機制,以增強技術經理人的職業榮譽感和價值認同感。

任重道遠 多方舉措協同賦能

技術經理人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促成一項科技成果的成功轉化。

針對這些問題,武漢市打造“武創通”科創公共服務平台,為技術經理人開展工作提供工具支持,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整合全市科技創新資源,實現政策信息、技術成果、專家資源、項目對接等功能的全面集成和高效運行。

同時,建立武漢市技術轉移研究院,圍繞武漢市技術轉移體系實際需要,積極開展技術轉移政策研究、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工作,搭建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與實踐協作平台,打造武漢市專業化、高層次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的“試驗田”。

李少良表示,在武漢這座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技術經理人隊伍的建設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續推進,成為驅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打造“武創通”科創服務平台,推進“1+15+60”科技網格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武漢市技術轉移研究院,組織技術經理人大賽,實施技術交易“四個有獎”……這一系列組合拳的打出,標志著武漢在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上已全面發力,正加速構建更加完善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能。(圖/文 張祺睿 熊曉輝 車彥卓)

(責編:郭婷婷、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人文交流活動在喀山舉行
  本報俄羅斯喀山10月24日電 (記者曲頌)10月22日,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俄羅斯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聯合主辦的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人文交流活動在喀山舉行。活動中,與會中俄嘉賓共同見証“何以文明·遇見良渚”2024全球巡展俄羅斯特展啟動,以及中俄媒體聯合報道項目“遇見中國”、紀錄片《我的中國故事》等節目啟播儀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