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青春力量 武漢高校生態環境志願服務在行動
江城武漢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坐落在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166個湖泊星羅棋布,165條江河縱橫奔流,為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生態環境實踐土壤。
青春向陽,不負芳華。越來越多的在漢高校大學生加入到生態環境志願服務的隊伍中來,逐漸成為生態文明、垃圾分類、節水護湖、濕地保護等生態環境志願服務的主要參與力量。
釋放“青春活力”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青春領航環保志願宣教團利用戲曲傳播環保理念。
傍晚時分,在武漢華夏理工學院一間教室裡,一群學生正在排練一出名為《封窯》的花鼓戲。
《封窯》主人公劉大力的扮演者是陳運籌,來自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同時也是學校青春領航環保志願宣教團的一員。“這是我們打造的第一個以環保為主題的戲劇,融入環保知識、故事,吸引觀眾關注環保。”
志願宣教團隊負責人田豐介紹,“團隊成員由全校愛好戲曲的同學組成,利用戲曲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環保理念,增強群眾環保意識,共同呵護美麗家園。”
青春領航環保志願宣教團還計劃走進武漢老小區,採用花鼓戲、黃梅戲等傳統文化形式,圍繞群眾關注的環保熱點進行戲曲匯演,豐富居民群眾的生態文化生活。
“我們發揮藝術專長,制作風格各異的‘長江大保護’等不同主題周邊,包括木版畫、書簽、明信片等,再採用積分兌換的形式,吸引全校師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湖北美術學院團委志願服務中心各志願分隊用生動的例子詮釋了環保也可以很有趣,通過一件件小小的作品,引導更多的人踐行綠色生活。
快閃視頻、傳統拓印……大學生志願者們正通過年輕人歡迎的方式,號召大家做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者、實踐者。
匯聚“青春能量”
“2005年夏天,幾名來自不同學院、愛好環保的學生,在一間小教室裡組建了綠色環保協會。”談起社團創立的日子,武漢紡織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潘飛感慨,后來加入的學生越來越多。
他們在丹江口水庫收集南水北調源頭的第一手資料,在鄂州洋瀾湖調研養殖對水質的影響﹔在東洋港、梁子湖,探尋美麗河湖樣板經驗,在武漢北洋橋等社區開展環保宣教、環保游戲,引導更多的人參與河湖保護。現在,武漢紡織大學綠色環保協會志願者足跡遍布全國11個省27個市、68條江河湖泊,被譽為“行走在江湖之間的綠色精靈”。
湖北大學沙湖環保志願隊將美人蕉、空心菜、水芹等植物移植到浮體上栽培,降低水體富營養化程度。
“看,那群大學生在沙湖裡種盆栽!”湖北大學沙湖環保志願隊的學生把一個個臉盆大小的浮床連成一塊浮島,將美人蕉、空心菜、水芹等植物栽到每一個浮床裡。
自2010年成立至今,湖北大學沙湖環保志願隊長期致力於沙湖生態環境的改善,圍繞沙湖開展了“綠植浮島”“湖泊每日清潔”“數字沙湖”等系列志願服務品牌項目,為沙湖保護治理“保駕護航”。
攜手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越來越多大學生加入志願服務隊伍,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青春能量。
解鎖“青春密碼”
華中農業大學“綠色長征——保護母親河之江河有我”招募志願者。
“有沒有興趣加入我們的團隊?”在華中農業大學的校園裡,一群志願者們大聲吆喝著,正在向過往的同學們進行招募,吸引眾多學子駐足了解。
“我們的這個志願活動是‘綠色長征——保護母親河之江河有我’。”來自華農資源與環境學院團委志願者工作部的負責人劉思宇介紹,招募的志願者將組建10多支志願團隊,奔赴母親河沿線,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保護狀況,治理方法及成效等等,並利用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廣泛宣傳,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藍天碧水。
“我們同住一個家,我們同在藍天下,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在四川南江、湖北鄖陽、湖北孝昌等地的社區公益課堂上,來自華中師范大學聖兵愛心志願社的志願者,正在向暑期托管的小朋友進行環保知識宣講,並進行著環保競猜小游戲。
在宜昌當陽的田間地頭,有一群“志願紅”通過組織理論宣講、宣傳科普、現場幫扶等方式,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傳播生態好聲音。“我們依托化學與環境專業優勢,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將農業與文旅融合,助力當地‘魚腥草之鄉’特色產業發展。”來自武漢輕工大學“化綠環鄉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胥欣說。
越來越多的在漢高校大學生志願團隊加入到生態環境志願服務中,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激蕩起生態文明的澎湃春潮。(文/圖 王郭驥、劉婷婷、王琦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