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鐵進入“500公裡時代”
10月1日,武漢地鐵建設迎來新裡程碑。武漢地鐵前川線二期工程開通初期運營,線網運營裡程數達到501公裡,邁入“500公裡時代”。
地鐵是現代化城市的交通脈搏,是城市發展的強勁引擎。20年來,“百湖之市”的武漢從無到有,穩步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10公裡起步,到如今12條地鐵線路實現由“穿越長江”到“環通三鎮”“織線成網”的蝶變。武漢地鐵不僅僅是一條條軌道,更像是城市骨架的延伸,覆蓋所有城區並連通鄂州,串聯起百姓的美好生活,重塑城市空間布局,推動了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前川線二期工程國慶節首日開通
前川線二期工程由黃陂廣場站至橫店站(不含),線路全長15.11公裡,包括青仔村(軌道產業基地)站、百泰路站、黃陂廣場站,預留余彭塆站。
前川線二期與前川線一期、7號線貫通運營后,一端連接武漢南端的江夏區青龍山地鐵小鎮站,另一端抵達位於武漢北部的黃陂區前川街的黃陂廣場站,這條地鐵連接武漢一南一北,全長達到84公裡,也成為目前武漢地鐵最長的線路。實現了武漢中心城區與北部新城組群(黃陂)、南部新城組群(江夏)之間的快速連接。途經黃陂、東西湖、江漢、硚口、江岸、武昌、洪山、江夏等8個行政區,設站36座,是武漢市運營裡程最長、穿越行政區最多的地鐵線路。列車跑完單程用時約112分鐘。全線按照大小交路1:1組織運營:工作日大交路為黃陂廣場站至青龍山地鐵小鎮站,小交路巨龍大道站至板橋站﹔休息日大交路為黃陂廣場站至青龍山地鐵小鎮站,小交路巨龍大道站至青龍山地鐵小鎮站。黃陂居民搭乘地鐵40分左右可以到達天河機場,1小時左右可以抵達武廣及江漢路商圈。
前川線二期工程最難點是轉體施工,由於武漢地鐵前川線二期工程多處上跨麻武、京廣等鐵路干線,為了減少對鐵路運營的影響,工程方先在鐵路兩側空地上建成橋體,再進行轉體施工。前川線二期工程有5座跨鐵轉體橋,因此成為武漢軌道交通建設史上空中轉體施工最為集中的地鐵線路,於今年4月起陸續開始“轉體表演”,34天時間裡連破紀錄:
4月18日,武漢地鐵首座跨鐵轉體橋成功轉體,橋重2400噸,67分鐘轉體70.4度,成功上跨麻武鐵路,打通了出入前川線車輛段的“咽喉”。
5月15日、16日和22日,前川線二期涉鐵一標工程相連的三座轉體橋相繼完成轉體,共跨五股鐵路線。這也是國內市政軌道交通領域轉體噸位最大、跨度最大的連續梁橋。
5月21日,武漢地鐵單體規模最大的轉體橋順利完成上跨京廣鐵路的轉體施工。
5月22日下午2時許,武漢地鐵前川線二期第5座也是最后一座跨鐵路轉體橋順利完成轉體。
如何確保轉體過程中梁體平衡、就位后標高控制在允許誤差范圍內,是轉體施工的重難點。
武漢地鐵股份公司業主代表王衛介紹,拿前川線二期涉鐵工程中最長的單體橋梁來說,這座轉體橋長165米,重1.2萬噸,轉體時相當於同時舉起1萬台小轎車。轉體當天僅有80分鐘的“天窗點”作業時間,項目部利用“基於BIM轉體過程數字化實時可視監控系統”,最終確保這座龐然大物順時針轉動65度,實現完美合龍。
地鐵出行成為市民首選
隨著地鐵線路的延伸,軌道交通因其便捷、准時、快速等特點成為市民出行首選。6月24日13時22分37秒,武漢地鐵線網總客運量突破百億,武漢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后,內地第七個地鐵客運總量突破百億的城市,全市公共交通分擔率68%。9月14日,長江文化藝術節開幕日客運量再創新高,達到597.54萬乘次,6條線路59個站點客流刷新紀錄。
居民張鬆歌2000年從河南入伍,轉業后便在黃陂扎下了根。他稱,軌道交通前川線二期工程通車運營后,為黃陂百姓的出行提供極大地方便,對一些工作在主城區,居住在黃陂的,或者居住在主城區,工作在黃陂人來說,能實現地鐵上下班,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同時,黃陂區旅游資源豐富,像“木蘭不夜城”“木蘭草原”等旅游景點都非常火爆,即將開業的國內最大的室內滑雪場“甘露山文創城雪世界綜合體”也對游客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地鐵開通后,游客可通過地鐵加擺渡車和旅游專線巴士等方式到達旅游景點,為游客來黃陂旅游提供便捷的出行通道。張鬆歌稱,“像我這樣喜歡周末到光谷、江夏等地方跟朋友聚聚會,前川線二期開通了,就可以搭乘地鐵去參加聚會了。”
“20年來的軌道交通線網建設,讓武漢三鎮串珠呈線,為武漢加速邁向國家中心城市作出了重要貢獻。”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孫小麗說,隨著武漢軌道線路的通達性和便利性不斷提升,軌道交通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更多市民將共享城市發展紅利。(曾斯 袁永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