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厚植愛國情 激勵報國行(大家談)

2024年10月08日08: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本期大家談刊登3篇稿件,與廣大讀者一道體悟家國情懷、堅定報國決心、共祝國泰民安。

  ——編  者  

  

  愛國教育應可親可感

  吳  丹

  邀請奧運健兒走進校園,講述為國爭光的拼搏故事﹔將紅色場景、奮斗歷程融入思政課堂,讓學生體悟祖國的苦難輝煌﹔舉行升旗儀式,以“中國紅”激揚愛國情……國慶前夕,許多學校組織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為學子們帶來一堂堂生動的“思政課”。

  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而開展的各類活動,既烘托出濃厚的節日氛圍,也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素材。針對學生認知特點,結合歷史現實,兼顧說情說理,巧用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情景式教育,引導學生們更好認識偉大祖國,可以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更好涵養愛國主義精神,需要推出更多寓教於樂、感染力強的愛國教育活動。讓愛國教育更加可親可感,必能更好激發青少年的自豪感、認同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作者為本報政治文化部記者)

  

  文化交流助同心筑夢

  李維俊

  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廣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歷史文化展”火熱開展,紅八軍帽徽、“抗戰必勝”小江瓷壺等展品,見証著八桂兒女的愛黨愛國情懷、民族團結意識。

  新中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慶是體現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重大慶典活動。75年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享發展成果,“一個民族也不能少”的理念烙印在改天換地的壯麗史詩中,愛國主義成為各族群眾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助於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引導各族群眾更好認識75年來的偉大成就,將進一步鞏固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人心歸聚、精神相依的良好局面,進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偉力。

  (作者為本報廣西分社記者)

  

  凝聚強軍興軍正能量

  魏昶昊

  軍營裡的國慶,總是別有味道。從組織“強軍號角”拉歌比賽、“一隊一品”文藝展演,到前往烈士陵園致敬英烈,再到自編自演拍攝軍旅題材微電影,近段時間,我所在的部隊組織了一系列文體活動,豐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振奮了大家的愛國情、報國志,凝聚起強軍興軍正能量。

  “我生在這個國家,就是為保護她而來”,一名戰士的話,是無數人民子弟兵對祖國的共同心聲。軍人的天職是報國。回望歷史,一代代革命軍人在黨的旗幟指引下,在生死考驗面前視死如歸、沖鋒陷陣,在艱苦惡劣環境中扎根奉獻、戍邊衛國,在練兵備戰一線摸爬滾打、刻苦磨煉,在搶險救災行動中挺身而出、負重逆行,為國家、為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勛。對新時代革命軍人而言,愛國不是空話,必須勇敢扛起強軍重任,時刻准備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利益。

  人民子弟兵是堅如磐石的鋼鐵長城。守護好萬家燈火、萬裡河山,正是革命軍人對祖國和人民最深情的告白。

  (作者為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政治工作部干事)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08日 05 版)

(責編:王郭驥、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