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迸發青春活力
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上一堂沉浸式思政課、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向祖國表個白”……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武漢市武昌區准備了豐盛紅色文旅大餐,游客紛紛前來感受國慶喜慶氣氛和濃烈紅色氛圍。
武昌區紅色資源豐富,為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近年來,該區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探索“紅色+”旅游新業態,使紅色文化更加鮮活生動,紅色旅游迸發出青春活力,越來越多“90后”“00后”的年輕人愛上紅色之旅。
紅色旅游“火”了
10月1日上午,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已經迎來了眾多游客參觀。“趁著國慶長假,我們從長沙到武漢游玩,第一站就選擇來這裡感受紅色歷史。”來自長沙的兩名女生參觀時不斷地互動交流,“在這裡可以感受到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國慶期間,武昌區各紅色場館提供了豐富的紅色旅游產品,創新講述紅色故事。沉浸式演出開啟奇妙旅程、一同傳旗為祖國慶生、拍照打卡定格美好瞬間、紅巷苗苗線上講述故事……當國慶佳節與多彩活動碰撞,武昌紅巷“火出了圈”。
紅巷位於武昌古城腹地,這條不足千米的小巷匯集了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紀念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陳潭秋烈士紀念館、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展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據統計,國慶期間紅巷“熱力全開”,超10萬人次在這裡追尋偉人足跡,探訪紅色故事。
為深耕紅色文化,武昌區還重點打造了三條紅色旅游主題線路,分別圍繞“風華武昌·尋偉人足跡”“崢嶸武昌·憶百年初心”“英雄武昌·承紅色基因”三大主題,將武昌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串聯起來,涵蓋了革命紀念館、名人故居、愛國教育基地等13個紅色地標,讓游客在移步換景間,感受紅色武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底蘊,寓教於游,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這三條紅色線路包含了武昌主要紅色旅游景區的精華,每個點位都盡量讓游客有景可觀,有物可感,有知可學。”武昌區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游客可通過重走偉人足跡,汲取榜樣力量,了解武昌在中共黨史上的特殊地位。
紅巷裡的詩詞黨課。受訪者供圖
越來越年輕化的“紅色游”
紅色旅游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渠道。近年來,紅色旅游客群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親子游家庭越來越多,“90后”“00后”也成為紅色旅游的新生力量。
“我們從陝西過來,打卡了長江大橋、黃鶴樓幾個景點之后,就帶孩子參觀一下紅色革命舊址。”10月1日上午,在武昌紅巷,來自陝西的游客周女士說,“通過紅色旅游,帶孩子了解紅色歷史,培養愛國情懷,比起書本上的文字,讓孩子們親身走入紅色文化,更能讓他們體會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養成奮斗精神。”
國慶期間,在武昌農講所、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我向祖國表個白”活動打卡點備受歡迎,眾多年輕人以實際行動向祖國表白。“剛剛在電影院看了《志願軍》,深受感染,馬上來到紅巷感受紅色歷史。”武漢市民李理分享了自己說走就走的“旅游”。
“作為預備黨員,來到這裡參觀,希望能夠在這裡感受一下先輩曾經奮斗的那些歲月。”在中共五大會址,來自山東的大學生吳倩介紹,她計劃“十一”期間參觀完武漢的所有紅色場館。
實際上,與吳倩有類似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國慶長假以來,來場館參觀的年輕游客挺多,也非常有耐心聆聽講解,他們覺得能了解到不少黨史知識,還會向我們提問、交流。”工作人員介紹說。
今年十一假期,在武昌紅巷隨處可見結伴而來的年輕人或與父母一起來的孩子,他們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中回顧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國慶前夕,武漢市華城廣場幼兒園師生在武昌紅巷農講所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張勤攝
“紅色旅游+”釋放新活力
“先輩們以堅定的信念為支撐,為了理想而不懈奮斗。我們要以先輩為榜樣,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同時,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拼搏。”近日,“紅巷苗苗”鄢若齊以《煙杆見初心》為題,化身一支旱煙杆講述了甘祖昌懷著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無私奉獻的初心故事。
“自2016年以來,已培養了2000余名‘紅巷苗苗’。”相關負責人介紹,“紅巷苗苗研學營”針對青少年認知特點,今年採用看沉浸式演出、演紅色情景劇、誦紅色詩篇、唱紅色歌謠、講紅色故事的教學方式,今年以來,武漢市多所中小學學生陸續走進武昌紅巷,開啟別開生面的“紅色研學之旅”。
事實証明,紅色文化中天然蘊含著青春的朝氣與熱血,有引領人生成長的積極正向的強大能量。隨著體驗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借助數字媒體技術,紅巷推出數字博物館、打造AR實景游戲參觀項目,以內容情節重塑傳統參觀體驗,重點,吸引了眾多年輕游客現場體驗。
國慶當天,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展了“武漢1927沉浸式思政課‘歷史的回望’”活動,沉浸式演出座無虛席。“通過這次互動化、沉浸式體驗,讓我觸摸到了有溫度的革命歷史。”大學生小魏說。
紅色文化,可見、可觸、可悟,紅色故事經典流傳。武昌區正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紅色文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讓“紅色+”煥發“年輕力”,讓“初心紅”變成中國潮、時代潮。(張雋、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