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山種出致富“黃金果”

金秋十月,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鄉黃田村一派豐收的景象。蜿蜒的公路沿著金黃的稻田一直通到金子山腳下,山上是成片的李子林,陽光透過金黃色的蜂糖李,落在套種的魔芋上,星星點點,色彩斑斕。
“大家好,今天我來教大家如何修剪李子樹枝。要想明年果樹長出更多的花芽,有個好收成,果子成熟採摘后就要及時剪枝……”果園的主人李書生正在直播。他身穿迷彩工作服,頭戴草帽,利索的剪下一截果枝。黝黑的臉龐、青綠色的手指,被身后枝繁葉茂的李子樹襯托得格外耀眼。
李書生在修剪果樹枝葉
李書生今年60歲,是土生土長的黃田村人。過去的黃田村,山陡路滑、馬車難行、水電難進,村民主要以耕地維持生計。2015年10月,湖北中煙駐村工作隊開展工作,修建道路、鋪設水管、治理河道,在基礎設備建設完備后,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振興才是問題的關鍵。
“傳統農業很難維持長久發展,也很難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要建設起村集體的產業,才能讓更多村民致富。”駐村工作隊先后邀請專家學者和企業考察黃田村產業發展情況,精准施策“把脈問診”,同時推行“以獎代補”政策,鼓勵發展村集體經濟。
李書生就是最早一批回村創業的人。“之前我在利川市開服裝店,有時候回村看到村子裡面土地荒廢、年輕人沒得事做,我的心裡不是滋味。”
2017年,李書生回村開起了合作社,在金子山腳下種起了果樹。從服裝店“跨界”到果樹種植,他吃了很多苦頭。“頭兩年,果樹在生長發育期沒有收入,套種辣椒但因為雨水原因產量不好,都在賠本經營,我們種植戶焦慮擔心,駐村工作隊比我們更著急。”
駐村工作隊請恩施農科院的專家下鄉“傳經送寶”,發現這裡的紅土地更適合套種新研制的“鄂魔芋1號”,它喜陰怕晒,每畝播種50公斤,兩年產量可達2000公斤,一次栽種持續多年生長,投入成本低。
說干就干,李書生套種起了魔芋,靠著種植魔芋的收入,李書生堅持果樹種植至今。“現在種植面積100畝,每畝產量達1000公斤,有3個品種的李子,其中蜂糖李最香甜,市場價高達80元/公斤。”
今年7月,果園一派忙碌的景象,金燦燦的蜂糖李壓彎了枝頭,村民們忙著採摘、裝箱、裝車,一箱箱李子銷往四川、重慶等地。
“自從發展了合作社,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老李是個好人、能干人,他為難的時候就算是借錢,也從來沒有拖欠過我們一分錢工資。”正在果園拔草的村民鐘成昌揚起會心的笑容。
目前,合作社已實現毛收入六十萬元,帶動30余人就業,每人年均增收近萬元,大家伙靠著蜂糖李共同致富。
李書生在介紹果園收成情況
“現在直播很火,我也經常在平台上宣傳蜂糖李,同時教一些簡單的種植經驗,希望有一天我們村的蜂糖李可以銷往全國,讓大家伙都嘗嘗這蜜一樣的果子。”站在採摘一空的李子園中,看著樹下即將收獲的魔芋,李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文/圖 謝欣、丁志濤、吳燃、陳峻翔、方康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