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武漢:熱戀長江江豚 打造“微笑江城”

2024年10月25日08:28 |
小字號

6月9日18時15分,位於武漢東湖之畔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傳來喜訊:館內飼養的雌性長江江豚“福久”順利分娩,產下一頭體長約70厘米、體重約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編號:F9C24。

碧煙芳樹漢陽城,晴日江豚拜浪生。高寶燕攝

碧煙芳樹漢陽城,晴日江豚拜浪生。高寶燕攝

國寶添丁,全城欣喜。

F9C24出生在一個興旺的家族。爸爸“淘淘”今年19歲,是世界上首頭在全人工環境中成功繁育的長江江豚。“淘淘”的長子“漢寶”是雌性江豚“洋洋”所生,是中國首頭人工繁育的二代江豚,今年已經4歲了。“淘淘”的二女兒“久久”,和F9C24一樣,媽媽都是“福久”。

江豚快樂撒歡。楊河攝

江豚快樂撒歡。楊河攝

在武漢生活過的長江江豚大明星,還有“阿寶”。它在白鱀豚館人工飼養環境中生活了7年,經過軟釋放技術研究,2011年重返湖北天鵝洲保護區自然水域。其后的跟蹤研究表明,“阿寶”在這片長江故道裡一直健康幸福地生活著,當上了曾祖父,實現了四世同堂。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中國乃至全球最權威的長江江豚研究機構,在一代代科學家不懈堅持下,他們創造了許多長江江豚研究與保護的“奇跡”,為世界瀕危淡水鯨豚類保護提供了豐富的成功案例和可借鑒經驗。武漢也因此,成為全世界長江江豚研究與保護的中心、世界瀕危淡水鯨豚研究與保護的焦點。

江豚快樂撒歡。楊河攝

江豚快樂撒歡。楊河攝

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淡水鯨豚類,10—30萬年前,它和白鱀豚從東海游入長江,以生態鏈頂端物種之姿,在長江馳騁遨游。

全長6300余公裡的長江,是生命之河。除了長江江豚,長江還養育著400余種魚類、18種兩爬類、1900余種無脊椎動物、1200余種藻類、1000余種水生植物,以及今時今日中國的約6.5億人口。

宋代詩人孔武仲曾寫《江豚詩》,說“黑者江豚,白者白鱀。狀異名殊,同宅大水。”

而今思來,形態有異、姓名不同,但都被“大水”長江養育著的,何止是長江江豚和白鱀豚?我們都是長江的孩子!

它與我們多麼相似:胎生、用肺呼吸、孕期長度相近、哺乳期6個月到兩年不等,這是同為哺乳動物,長江江豚與人在生理上的接近﹔喜親子伴游、有同伴感情、會群體相助,這是同為群居動物,長江江豚與人在社會結構的相似。

清代詩人薛時雨,寫“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長江江豚愛吃魚,常聚於江中沙洲,它愛出現的地方,渚清沙白,水草肥美,魚群暢游,飛鳥盤桓。作為長江裡的頂端物種,它被譽為“長江的微笑”,不僅僅因為天生“W”形狀的微笑唇,更因為它像長江生態系統的“晴雨表”:長江越富饒,江豚越多見,長江越貧瘠,江豚越難尋。

如果長江無法養育長江江豚了,下一個被面臨生存危機的會是誰?大自然環環相關,共生共榮,長江江豚,也是生活在長江之畔的我們,最不可失去的鄰居和伙伴。因而,長江江豚研究專家、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說,保護長江江豚就是保護長江,保護長江江豚,也是保護人類自己。

長江雙柳段,一頭長江江豚正在水中獵食。金振強攝

長江雙柳段,一頭長江江豚正在水中獵食。金振強攝

武漢愛長江江豚。不止科學家們愛,更是全民熱戀,全城熱愛。

實施長江大保護以來,武漢雷霆出擊,全方位治理長江:實施區域斷面水質考核、遷移碼頭、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整治岸線、溯源治理入江排口……

2020年初,武漢啟動“推進長江江豚重返武漢城區江段工作”,聚合行政部門、科研院所、公益機構、大眾媒體、社會公眾等多方力量,開展了一系列長江江豚回歸行動。隨后實施的長江十年禁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更加強化了法制保障,從根本上“治病”,把長江江豚留在長江。

在市中心,武漢最繁華的商場為長江江豚矗立起9米高的雕塑,它躍然出水的身姿,活力且蓬勃,與這座英雄城市的天生江湖氣魄渾然一體,成了鬧市令人矚目的景觀和打卡點。

在郊野邊,志願者們活躍在天興洲江段、新洲江段等,廣泛開展著檢測與觀察工作,為助力長江江豚重返武漢提供數據支持。

長江江豚文創產品。夏俊俊攝

長江江豚文創產品。夏俊俊攝

在校園裡,一個個長江江豚學校建立起來,小學生們身體力行地用繪畫、筆記、短視頻等方式做保護科普,大學生為長江江豚設計文創和表情包。

在大國外交主場,武漢借《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的舉辦,向全世界講述了中國長江江豚保護、長江大保護、與濕地詩意棲居的故事。

武漢還成功構建“i武漢i江豚”數字化雙平台,努力打造成全國首個以數字賦能的長江江豚保護城市……

長江江豚也愛武漢。自古以來,長江武漢段就有江豚棲息和生活。近年來,長江江豚頻現江城,市民游客還拍到了它們與江邊黃鶴樓同框的畫面。志願者們蹲守觀察到,在新洲雙柳江段,長期活躍著一個長江江豚種群,約有10—15頭,而且不斷有小江豚出生。

根據農業農村部2022年全流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已經從2017年的1012頭止跌回升,達到了1249頭。在數據上,長江江豚實現了全球鯨豚類種群歷史性的反轉,也開始畫出“U”形微笑。

雲在藍天水在城,作為全球首個人口超千萬的國際濕地城市,位於長江之腰的武漢,是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之一。加快打造生態宜居的新時代英雄城。(武宣)

(責編:周雯、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人文交流活動在喀山舉行
  本報俄羅斯喀山10月24日電 (記者曲頌)10月22日,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俄羅斯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聯合主辦的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人文交流活動在喀山舉行。活動中,與會中俄嘉賓共同見証“何以文明·遇見良渚”2024全球巡展俄羅斯特展啟動,以及中俄媒體聯合報道項目“遇見中國”、紀錄片《我的中國故事》等節目啟播儀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