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發布全國首個開源體系建設方案
開源,即開放源代碼。開源“群智范式”將有助於激發高水平的創新產品出現,使得創新的可能性最大化。武漢近日印發的《關於促進武漢市開源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系全國城市中首個公開發布的體系化開源建設方案,宣告將擁抱最具活力的科技創新范式。武漢,將“開”怎樣一扇門?
武漢正成長為開源開放創新高地
近日,deepin(深度開源社區)的第8個海外分支社區——玻利維亞站成立。
這個發源並扎根於武漢的開源社區擁有超750萬全球社區用戶,支持34種語言,提供開源代碼超2500萬行,全球鏡像下載站超150個,遍及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
“就像我們建造房屋一樣,操作系統等‘底層架構’扮演著地基的角色。deepin社區堅定地走上了自主創新的操作系統發展之路,並堅定地選擇了開源這一策略。”某開源社區中心總經理及deepin社區負責人王先生介紹,企業是成功從開源領域跨越到商業版軟件並盈利的典型公司之一。
據了解,deepin社區版操作系統在歷經全球愛好者共同參與、穩定運行,並經過無數次的適配測試與問題排查后,推出商業版“統信UOS操作系統”。截至當前,這一商業版本在金融、運營商、能源、教育等關鍵行業部署數量超過700萬套,服務客戶超過40000家,為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提供底座支撐。
開源軟件加入的開發者越多、產品生態越豐富、社區發展越蓬勃,就越容易推動創新和迭代。王先生介紹,deepin社區將吸引國內外更多開源組織和項目加入,推動武漢軟件產業整體升級,提升武漢在國際開源領域的影響力和地位。
如何為關鍵設備和系統提供高質量、低風險的開源軟件供應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大力支持開源組織、開源社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優做強全國性開源組織。
越來越多開源基建將門向武漢打開,武漢正成長為我國開源開放創新高地之一——全球第二大開源代碼托管平台GitLab在武漢推出中國發行版“極狐”﹔全球四大開源數據庫之一的PostgreSQL中文社區第二個運營中心就在武漢。PostgreSQL中文社區平台與內容委員會秘書長馬旋介紹,已注冊武漢某科技公司,並將在漢培育更多開源技術人才。
開源讓武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
通過開源,武漢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有望在通用人工智能等多個未來產業領域搶佔制高點。
小米的仿生四足機器人“鐵蛋”、百度的appllo無人車,都基於ROS(機器人操作系統)做底層開發。古月居機器人社區負責人李先生表示,10多年前,華中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研究生胡春旭在國內最早做起了ROS開源,如今社區活躍著200多萬名開發者,開源像一簇火苗,從高校裡的機器人愛好者,到各式各樣的工業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開發廠家,點燃了機器人產業。
開源不受地域限制,但“近水樓台先得月”。李先生介紹,基於開源成果,社區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研發了智能機器人控制器(MPC),與節卡等多家機器人制造業企業開展合作應用,同時社區和武漢某創新平台合作,開發了一款倉儲物流機器人,目前已投入實際應用。
在武漢光庭智能網聯汽車軟件產業園辦公樓裡,企業正在通過開源發展大模型驅動下的汽車智能化。“數據驅動研發車雲閉環及工具鏈”項目負責人郝先生介紹:“我們正在‘教會’智能駕駛車輛怎麼去識別層出不窮的新路況,而開源能讓‘真題’共享、‘算法’共創,更快培育出優質的智駕產品。”
加快產品研發、應用同步進行,《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武漢將突出產業賦能,聚焦芯片、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人工智能、汽車軟件、地理信息等六大生態聚集效應顯著的方向重點發力,以開源創新促進產業鏈整體協作與提升,培育產業和科技發展新優勢。
武漢探索將優秀開源成果視同學術論文
近日,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武漢市科技創新局及武漢市教育局共同發出倡議,號召廣大高校及師生建立組織有力、高效協同的開源創新推進機制,將武漢打造成為我國中部開源生態的“策源地”。
倡議提到,探索將開源貢獻、開源成果等作為教師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作為學生學分獎勵、評獎評優、畢業推免、就業推薦的評價指標,探索將優秀的開源成果視同學術論文等。還提到要引導更多開源實踐演變成為明星開源項目,開辟開源商業化發展新路徑。
武漢市經信局軟件處主要負責人介紹,系列舉措突出地方優勢,壯大高校開源“主力軍”,探索將代碼貢獻、算法服務等如論文、專利一樣納入未來的創新能力評價體系。
武漢開發者眾多,擁有軟件從業人員數量超40萬人,在中國開發者網絡(CSDN)等知名開源論壇中用戶注冊數量居全國城市前五,正在打造多個萬人級研發中心。據不完全統計,全市高校計算機相關學科師生使用開源軟件的比例超過90%,五成高校開設開源相關課程。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開發者團隊走在全國前列。
華中科技大學白翔教授團隊與金山辦公聯合研發的Monkey多模態大模型,在國際權威多模態大模型排行榜上曾名列開源模型榜首。目前,該大模型在全球最大的開源代碼托管平台GitHub上開源。
在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倡議指導下,武漢大學打造全球首個遙感影像智能解譯專用深度學習框架LuojiaNet和業界最大遙感影像樣本庫LuojiaSet,並於2年前率先向全球用戶開源,多個地理人工智能國際標准得到各國機構、行業公司的認可。
據《實施方案》,到2027年,武漢要形成百萬級開源人才體系。擴大開源技術參與者數量,推動全市軟件從業人員、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教師學生進一步利用開源、參與開源。
武漢力爭三年形成百萬級開源人才體系
10月25日,武漢印發《關於促進武漢市開源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據了解,這也是全國城市中首個公開發布的體系化開源建設方案。
開源,早期是指將軟件的源代碼、相關文檔等開放共享,使得任何人可按照特定規則對源代碼進行修改、完善和使用。源代碼對於程序、軟件、游戲等,好比是蓋房子的施工圖、做菜的菜譜。“菜譜”一經公布供自由使用、學習、修改、分享,創造出更多新風味、新菜品,就是“開源”。
開源模式已成為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創新的主導模式,覆蓋軟件開發的全域場景,全球97%的軟件開發者和99%的企業使用開源軟件。
為加速融入基於全球開發者眾研眾用眾創的開源生態,我國“十四五”規劃首次將“開源生態”作為國家戰略重點。此次武漢發布的《實施方案》,也是我國系統布局“十四五”開源生態發展后首個區域方案。
據《實施方案》,武漢將實施開源技術筑基工程、開源項目眾創工程、開源企業培育工程、開源平台引源工程、開源數據開放工程、開源人才聚智工程。武漢提出目標,力爭到2027年,突破10項以上開源軟件技術,孵化300個以上開源項目,聚集200家以上開源創新企業,建設10個以上高水平開源社區和開源公共服務平台,建成數字基礎設施標杆城市,聚集100萬開源開發者生態,初步形成技術領先、項目涌現、企業集聚、社區活躍、人才充沛的開源體系。
新近印發的《武漢市關於進一步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首次將對“開源生態”的支持單列,並提出:“對入選武漢市優秀開源軟件項目的,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將優質開源軟件項目捐贈給重點開源機構並被接收的,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支持建設有開發者影響力的開源社區,按照年運營費用的30%給予運營單位最高300萬元補助。”(李佳、武經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