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推出六個改革項目,武漢新洲區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2024年11月07日09:57 |
小字號

今年,武漢市新洲區的稅費矛盾爭議“源頭解”、招標投標領域聯動協作機制、深化破產重整機制、園區工程氣象參數服務、探索縣域精准化公共就業服務新模式、探索推動“首違不罰+公益減罰+輕微速罰”執法新模式等6個項目,被納入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試點改革項目名單。

以“新楓解議”工作法為核心,化解稅費爭議

企業要“搬家”,能不能為了稅收搞保護主義?新洲區稅務局的答案是“不能”!

去年底,長江新區稅務局托管新洲區稅務局部分區域戶管劃轉工作交接結束。今年以來,仍有不少生產經營地址屬於長江新區稅務局征管范圍,但未列入集中遷移戶管名單的企業,需要辦理跨區遷移手續。此外,還有一些企業有跨市遷移的需求。

新洲區稅務局對此高度重視,組建由辦稅服務廳、稅源管理所、征收管理科、納稅服務科業務骨干為主要成員的工作專班,形成“受理-審核-辦理-反饋”的“一條龍”專項綠色服務通道,簡化工作流程“一站式”為企業提供遷移服務,從源頭化解稅費矛盾糾紛。

今年8月,武漢某工藝品公司提交從新洲區遷至黃岡市的跨市遷移申請。辦稅服務廳通過綠色通道初審后,發現該企業上一任法人從事木業、紡織等行業,且企業近期存在辦理注銷稅務登記后,短期內更換法人重新登記情形,可能存在涉稅風險,需進一步核查企業經營和申報納稅情況。

對此,稅源管理所相關負責人立即來到大廳,仔細研判企業提交的資料,與上一任法人進行核對,引導納稅人積極配合相關核查,最終順利排除可能存在的涉稅風險,企業因此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跨市遷移。

今年以來,新洲區稅務局通過專項綠色服務通道,成功幫助314戶經營主體完成“搬家”,其中跨區遷移311戶、跨市遷移3戶。由於遷移辦理效率提升,今年9月后再未產生注銷遷移相關投訴,納稅人辦稅獲得感得到增強。

這是新洲區稅務局積極探索稅費訴求矛盾爭議“源頭解”試點項目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新洲區稅務局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通過成立以區局黨委書記、局長為組長的“新楓解議”工作領導小組,推進稅費訴求矛盾爭議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繪就基層稅收治理新“楓”景。

針對區內納稅人解除非正常狀態后,但未及時從負面清單納稅人中移除,導致無法開具數電票的疑點數據,通過提前安排部署相關工作,避免“多次、高頻”相同問題重復出現,納稅人給予配合后區局將其移除出負面清單戶數達百余戶﹔針對社保繳費數據等不同步問題,搭建“稅務-社保-醫保”三方聯動平台,強化部門間數據共用共享,以便繳費人進廳即可辦理業務,社保經辦業務單戶辦理時間由7月的2.64分鐘下降至目前的2.06分鐘。

跨部門聯動協作,打造陽光高效招投標市場環境

應招標而未招標,是否一定是企業主觀為之?

新洲區行政審批局經過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企業對相關法律法規條款認識和理解不到位導致,進而造成了規避招標的后果。

為此,在推進招標投標領域聯動協作機制試點項目中,新洲區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通過標前主動“送政策”服務,防范化解潛在違規風險。協調區發展和改革局建立工程建設依法必須招標項目庫,搭建新洲區公共資源交易智慧監督數字化平台,對區依法必須招標項目實施跟蹤監測,首創對已立項未招標項目負責人發送短信提醒工作機制,實現從項目審批到交易環節的無縫銜接。

武漢問津農旅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武漢問津城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均被上門宣傳招投標相關政策法規。同時,招標人還被鼓勵對招標文件實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力爭在事前化解招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違法違規風險。

對招投標中的項目,新洲區行政審批局依托湖北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台,聯合房屋、市政、水利、農業、交通等項目的行業主管部門,對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實施抽查,提升監管主動性和覆蓋面,著力破除招投標的地方和行業保護等隱形壁壘,營造公正、陽光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環境。

2023-2024年在新洲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中,外地企業中標率為26.61%,同比增長8.64個百分點,直觀體現了新洲區招標投標領域跨部門聯動協作改革的顯著成效。

標后是否履約,也是行業內的一大頑疾。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顯示,超10%企業反饋武漢市在招投標履約過程中,存在工程款無法按時支付等情況,履約驗收管理相關工作還需加大落實力度。

為此,新洲區行政審批局聯合各行業監管部門共同開展標后履約檢查,動態掌握項目推進情況,督促指導各方主體全面履約,重點檢查了新洲區人民醫院整體外遷項目、新洲區邾城街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項目、漲渡湖蓄滯洪區建設工程等涉及醫療養老公共服務、生產生活安全、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項目。

探索重整新模式,幫助企業脫困重生

企業重整,是企業“脫困重生”的重要方式。如何助力企業尋找穩妥、合適的重整方案,實現涅槃重生?

新洲區人民法院以深化破產重整機制試點項目為契機,通過成立由黨組書記、院長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創新探索重整新模式,幫助企業脫困重生。

9月27日,武漢市首家企業重組重整法律事務服務站在新洲區企業和人才服務中心挂牌成立。該服務站由新洲區人民法院與企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以及武漢市破產管理人協會聯合發起成立,匯聚了一批專家學者、資深律師和資產重組人才,圍繞企業重組重整等事務,為新洲區危困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化服務。

新洲區人民法院還積極探索“重整式清算”和“清算式重整”新模式。對沒有挽救價值,但又涉及重點民生項目的企業,探索進行“重整式清算”,實行“保項目不保企業”模式,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在審理房地產企業武漢某置業公司破產清算案中,新洲區人民法院採取“重整式清算”方法。通過在京東資產交易平台對該公司爛尾在建工程進行公開挂拍處置,使得該項目以3.12億元拍賣成交。根據約定,買受人需承諾完成項目復工續建。如今,該項目已全面啟動復工續建。

對清算過程中發現具有挽救價值的企業,則實行“清算式重整”,最大化實現破產財產變現,最大程度保護債權人利益,使企業實現浴火重生。新洲區人民法院在審理武漢某建材公司破產清算轉重整案中,就採取了“清算式重整”方法。通過靈活使用程序轉換,在清算過程中適時轉入重整,助力該企業重整成功,重回市場經濟賽道,實現了保民企可持續發展和保民生穩定的雙贏效果。

優化氣象服務供給,進一步為企業減負增效

氣象災害防御,如何更好地轉向事前預防?從而優化氣象服務供給,為企業進一步減負增效?

為進行這一方面的探索,湖北省氣象局批准新洲區成為全省氣象部門10個改革試點之一,進行園區工程氣象參數服務試點。

據介紹,此次試點主要有三方面的任務:一是推進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証服務,實現從企業獨立評價向政府組織統一評價轉變,減輕企業負擔﹔二是開展園區工程氣象參數服務,根據園區特點和企業實際需求,為企業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提供科學准確的氣象參數支持,從源頭上避免或減輕氣象災害的不利影響﹔三是加強園區精細化氣象服務,指導重點單位完善氣象災害防御應急預案,並根據需求開展氣象監測設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終端、雷電監測預警系統等建設,提升園區氣象災害風險防控能力。

早在2021年,新洲區氣象局就完成了陽邏經濟開發區、雙柳航天產業新城兩個園區的氣候可行性論証工作,有效加快了園區各建設項目的落地。

“有了這個使用手冊,我們就不用再為廠房的規劃建設重新去做氣候論証,這些參數可以直接拿來用,不僅幫助我們節約了建設成本,還縮短了建設時間!”武漢鋰鑫智造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國良欣慰地說道。

10月18日,新洲區氣象局的氣象服務人員前往雙柳武漢航天產業基地,主動為今年入駐的武漢鋰鑫智造工程有限公司、武漢市金馬游樂設備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園區工程氣象參數服務,將“航天產業新城區域氣候可行性論証報告”和使用手冊送到了企業相關負責人手中,並對企業建設及運營階段如何規避氣象災害風險給出了建議。

目前,新洲區氣象局正在進行汪集工業園、李集循環經濟產業園、邾城問津新城工業園、邾城城北工業園等四個園區的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証編制工作,並在這些園區所在的邾城街、汪集街、李集街道,安裝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同時,還為汪集工業園區的重點企業瓜蔞加工廠,建設安裝了一套瓜蔞農業氣象服務監測站,為瓜蔞種植和生產提供數據支撐和精細化氣象服務。

構建“一站兩網三覆蓋”服務體系,打造新洲特色公共就業新模式

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這是我國目前就業市場的一大供求錯位難題。

為進一步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建設高質量公共就業服務示范區,新洲區被選中探索縣域精准化公共就業服務新模式試點,是武漢市的唯一試點區。

新洲區人社局以“資源整合、因地制宜、高效便捷、優化服務”為原則,探索以村(社區)“家門口”公共就業服務點、街鎮公共就業服務站為載體,通過網格化、網絡化服務體系,打造“一站兩網”服務模式,實現公共就業政策、信息、服務三覆蓋。

截至目前,新洲區已建成13家“安薪·零工驛站”,並在全區47個社區、488個村選任534名勞務經紀人,形成區、街鎮、村三級基層服務體系。同時,開發上線“零工驛站——新洲優服”微信小程序,建成24小時不打烊就業服務平台。以“線上+線下”“大數據+鐵腳板”方式,點對點推送就業、培訓、創業等服務信息,打通用工招聘和群眾求職“最后一公裡”,解決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對稱、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低等問題。

“真的沒想到,一天時間就解決了用工問題。當天共有56人到公司現場咨詢,大約有120人來電咨詢,就業服務匹配很高效。”8月12日,武漢某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新洲區人社局的高效服務表示感謝。

原來,該集團旗下的某制藥公司因新產品線的拓展,急需招聘10名技術操作人員。新洲區公共就業服務中心了解到該企業的招工需求后,第一時間引導企業在安薪·零工驛站和零工驛站——新洲優服微信小程序上發布了相關招聘信息,企業用工問題得以高效解決。

自安薪·零工驛站建設以來,共發布求職者信息523條、企業崗位需求信息846條,成功推薦200多名求職者就業﹔零工驛站——新洲優服微信小程序目前累計注冊企業/雇主共計835家,提供就業崗位超1.1萬個,注冊零工超1.55萬人。

以供需雙方“精准對接”和“家門口”公共就業服務為抓手,新洲區人社局為緩解就業壓力提供了新路徑,以“小切口”的改革創建,推動營商環境“大變化”。

變“嚴罰式管理”為“容錯式服務”,柔性執法彰顯法治溫度

企業若犯了錯,有無改正機會?能否變“嚴罰式管理”為“容錯式服務”?

新洲區司法局認為,執法監管不能以罰代管,更不能“一罰了之”,而是要用柔性執法引導市場主體自覺守法、自我糾錯,依法合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打造綜合成本“窪地”和營商環境“高地”。

今年,新洲區司法局高位統籌、高點起步、高質推動全省“首違不罰+公益減罰+輕微速罰”執法新模式先行區試點創建。出台“首違不罰”清單,涵蓋17個執法部門的38個執法領域、175項執法事項,涉及市場監管、道路運輸、農產品、市容、生態環保等。讓處罰有尺度、執法有溫度,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三統一。

前不久,新洲區徐古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執法人員在轄區內日常巡查時發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徐古營業所旁的牆面上,被張貼了違法三亂小廣告。經調查,該行為是郵政儲蓄銀行徐古支行所為,執法人員當場告知當事人該行為違反了《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條例》。按照相關法規,應責令限期改正,並按每處50元的標准處以罰款,罰款最高不超過500元。新洲區徐古街道綜合執法中心責令郵政儲蓄銀行徐古支行整改,該支行及時清理了違法三亂小廣告。

鑒於郵政儲蓄銀行徐古支行屬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並及時改正,本著過罰相當和綜合裁量、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新洲區徐古街道綜合執法中心依據街道賦權首違不罰事項清單,決定對該企業不予行政處罰,實現情理法相統一。

今年以來,新洲區43家執法單位辦理首違不罰案件1661件,同比增長5倍。

在公益減罰上,新洲區設立問津書院等2個全市首批公益服務站,12個公益服務點覆蓋全區12個街道,試點以來街道辦理公益減罰案件20余件﹔輕微處罰方面,減輕處罰案件40件,同比增長3倍,柔性執法極大地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投資活力。

武漢市新洲區營商辦表示,全區將以6個省級試點項目為“突破口”,繼續緊盯重點領域,主動找問題、補短板、促提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工作,進一步打通堵點、打造亮點,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林楠)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讓更多孩子收獲健康快樂(關注青少年體育)
  湖北省網球學校學生在訓練。 京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近日,一場青少年足球賽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舉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