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著力培育時代新人

武彥斌 吳寧
2024年11月22日08:11 |
小字號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凝聚著青年的熱血奉獻,我們黨歷經百年滄桑仍風華正茂的“青春秘訣”就是始終代表青年、贏得青年、依靠青年。人民教師作為幫輔青年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知心人、引路人,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新征程上,人民教師引領青年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鼓舞青年從百年輝煌黨史中汲取智慧,從偉大建黨精神中吸收養分,不負時代、不負韶華、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為靈魂,厚植青年“崇尚科學、實干興邦”的底氣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偉力,是我們黨的命脈與基石。“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挫折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憑的就是“為人類求解放”的馬克思主義真理,靠的就是“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崇高理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可以自豪地講,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創造人間奇跡的根本所在。

真理以精神的追求而來,理想因科學的態度而生。恩格斯說:馬克思主義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條,而是方法。新征程上,我們要善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之“矢”射中國青年思想之“的”,幫助青年將馬克思主義看得清楚、學得明白、思得深邃、行得透徹,自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武裝頭腦,依托唯物史觀的科學視野,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表象把握歷史規律的本質與主流﹔自覺樹立遠大志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青年們隻有信仰上純潔、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如磐石,成長成才之路上才能守責於心、擔責於身,不斷以求索真理的態度練就本領,以決勝未來的底氣實干興邦。

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追求,提振青年“奉獻國家、造福人民”的志氣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宗旨,是我們黨的根本與主題。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立場確立為自身的根本政治立場,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了自身始終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仆后繼、淬火成鋼。從李大釗“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夙願,到方志敏“我渴望著光明,我開始為光明奮斗”的自勉﹔從黃文秀“投身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決然,到張桂梅“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的誓言……黨的百年歲月,既是一部拼搏奮進感天動地的輝煌史詩,也是一首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豪邁贊歌。

初心因踐行而永恆,懷守初心,才能夠方得始終﹔使命因擔當而偉大,牢記使命,就不會迷失方向。新征程上,我們要不忘“教育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肩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履職盡責、許黨報國。青年心事當拏雲,莫讓朝氣染暮氣。要依托“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價值追求,引領青年涵養家國情懷、激發時代責任,在洞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潮流大勢中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戰略全局的歷史主動權,以“小我融入大我”的無私之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豪情壯志、“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奮斗”的宏圖偉志,勇立時代潮頭,爭做先鋒闖將。

以“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為基調,強化青年“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骨氣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氣節風骨,是我們黨的意志與品格。不怕犧牲的作風就是共產黨人的形象,英勇斗爭的氣概彰顯共產黨人的力量。這形象,是瞿秋白臨刑前“此地甚好”的慷慨從容,是呂惠生“忍看山河碎,願將赤血流”的錚錚鐵骨﹔這氣概,是趙一曼“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凜然大義,是黃大發“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豁達豪邁。回溯過往,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挺直了脊梁﹔瞻觀未來,中國共產黨必用“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的膽魄,領導中華民族涉險攤、越激流、闖難關,承前繼往。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百年,只是宏偉藍圖的起筆,只是雄壯活劇的序幕。新征程上,我們要永葆不懼風險、敢於斗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品質,持續發揚“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基調,將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的紅色基因注入到校園生活場域、課堂教學渠道、實踐服務途徑、網絡育人陣地中來,以踏實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夯實青年意志培育。不斷引領青年謹記“天降大任於斯人”的重任,不妄自菲薄、不自怨自艾,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得起摔打、守得了清貧,處難而不怯弱,受挫而不短志。鼓舞青年不斷以頑強拼搏、一往無前的昂揚勢頭,“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樂觀斗志,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在善作善成中創造業績。

以“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為原則,塑造青年“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正氣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道德要求,是我們黨的紅線與規矩。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奉獻於人民,中國共產黨與人民休戚與共,黨性與人民性投契統一。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對人民忠誠,以人民之心為心,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恆心。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回顧黨的百年進程,正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把對黨的忠肝赤誠、把對人民的忠貞熱忱,銘刻於心、踐實於行,我們的黨才能在驚濤駭浪裡矗立不倒、無往不勝,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事業才能在風雲變化中庚星煥彩、鬆柏長青。

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大學》開宗明義便講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君子何以自強不息,憑的就是“心懷蒼生、達濟天下”的一身坦蕩正氣。新征程上,我們要嚴格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育人成效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引領廣大青年飲水思源、砥礪前行,堅決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正心明道,懷德持重。督勵廣大青年始終把黨和人民放在內心最高位置,自覺投身到服務人民群眾中去,胸懷對黨忠誠的大德、秉持服務人民的公德、堅守嚴於律己的品德,以忠黨愛民、造福為民、友善親民的實際行動,做“正能量”的接受者、創造者、傳播者,奮力詮釋“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至高情懷,真正履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庄嚴承諾。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筑牢信念根基、端正教育方向、聚焦青年成長,積極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的姿態,持續不斷地從黨史教育學習中汲取智慧啟迪與奮進力量,努力開創新時代教育發展大格局,不斷引領堪當復興重任的中國青年去書寫不愧於人民和時代的壯美篇章,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作者:武彥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吳寧,北京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基於改革開放記憶建構的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路徑研究”(22JDSZ3154)、湖北省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家培育計劃項目“自媒體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20ZD209)階段性成果】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長江邊上“長江村”
  飛鳥掠過巴彥喀拉山‌‌下的湖泊。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長江源民族學校的學生在做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