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根向下扎 花向上開(人文茶座)

張 賀
2024年11月24日08: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台上唱腔婉轉、舞姿飄逸,台下聚精會神、掌聲連連。近年來,越來越多文藝院團積極開展送戲下鄉,不但令鄉村群眾大飽眼福、大過戲癮,也激發了文藝院團的生機活力,堅定了傳承發展傳統戲曲的信心。

  送戲下鄉的意義不僅僅是滿足鄉村群眾對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是培養和擴大觀眾群體、厚植戲曲傳承發展土壤的有效舉措。

  隨著互聯網短視頻等新媒體的流行,觀眾流失成為所有傳統戲曲面臨的共同問題,觀眾群體的老齡化所帶來的市場萎縮、青黃不接是文化傳承發展所必須解決的突出問題。而鄉村正是傳統戲曲的沃土,龐大的觀眾群體給文藝院團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許多鄉村至今仍保留著戲台,每逢年節,總要搬演戲曲,許多老鄉仍保留著聽戲唱戲的愛好。

  東北農村流行一句話:“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西北老鄉說:“秦腔就是咱老陝的魂兒”﹔浙江鄉親把越劇視為文化名片,以人人會唱為榮……這種熱愛是傳統戲曲社會基礎深厚的明証,也是文藝院團克服困難堅持送戲下鄉的原動力。送戲下鄉有效激活了農民的觀戲熱情,使聽戲唱戲的愛好和習慣得以保持。

  “百聞不如一見”,許多年輕人正是在面對面觀賞時發現了傳統戲曲的魅力。寧夏京劇院“文化大篷車”走鄉串戶,吸引了一批小戲迷學京劇,有的孩子如今已加入京劇院,成為送戲下鄉的中堅力量。現在不少文藝團體年均送戲下鄉演出數百場,觀眾達數十萬,送戲下鄉呈現出“演得激情、看得熱烈”的喜人景象。

  明代大學士丘濬曾指出,戲曲“人人觀看,皆能通曉,尤易感動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亦不自覺……雖是一場假托之言,實關萬世綱常之理”。傳統戲曲潤物無聲地傳遞著仁義禮智信等中華傳統美德,對群眾的道德風尚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傳統鄉村社會裡,正是通過看戲,許多人學會了明辨是非善惡、感悟著家國情懷、寄托著美好希望。用古人的話說,戲曲可以“正人心”“淳風俗”,對於世道人心功莫大焉。

  今天我們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傳統戲曲依然可以發揮以文化人、淳風化俗的重要作用。

  河南許昌鄢陵縣豫劇團堅持送戲下鄉60多年,既演老戲也演新戲,針對農村高價彩禮等陋俗編創的《彩禮情緣》,講述了一對青年摒棄落后習俗、走上創業致富之路的故事,備受鄉親們喜愛。

  根向下扎、花向上開。送戲下鄉打開了傳統戲曲傳承發展的空間。扎根於農耕文明的土壤、吸吮著鄉土文化的營養,傳統戲曲一定會在觀眾的熱愛中生生不息,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出新的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24日 07 版)

(責編:周倩文、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