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鄉村悟“三感”(現場評論)
時間,令人敬畏,更值得反復品味。觀過往,有了自豪感﹔觀當下,有了緊迫感﹔觀未來,有了使命感
肩負使命、把握時間,以昂揚的斗志、扎實的作為,打拼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啥是時間?是抬起手腕,手表上指針走過的軌跡﹔是一節課后,校園裡響起的鈴聲﹔是光影交錯的鏡頭裡,一幀幀翻過的畫面……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安靜得很容易讓人忘記時間。而眼前所見的景象,又把人一次次拉回到時間的坐標軸上。
此時,時間是什麼?河南虞城縣杜集鎮向陽村裡,有這樣的答案:時間是一位80多歲的老人,說到如今的生活,高興地拍手說“沒想到能過這樣的好日子”﹔是修建好的村史館,打開紅色房門,迎面而來的長長族譜和陳列著的老物件,“村裡都是一家人”﹔是望向田地,播種不久后的麥田,冒出綠油油的麥苗,靜悄悄地扎根生長……
這是一個村子的時間感。時光無聲靜流,用一點一滴的變化,告訴人們人居環境更好了。它深沉悠長,用村民們挖掘出的過往歷史、先人故事,告訴大家自己根在這裡,一脈相承。它四季輪轉,蓬勃葳蕤,見証一茬茬庄稼拔節生長、一輩輩庄稼人耕耘希望。時間,令人敬畏,更值得反復品味。
觀過往,有了自豪感。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今昔之變翻天覆地。以向陽村為例,以前是貧困村,有64戶貧困戶,現在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元,村集體收入超過20萬元,硬化道路、安全飲水實現100%“戶戶通”,建成的“以孝治家大食堂”為75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脫貧按小時、按分秒計算。”有老鄉說,“近1億的農村人一起如期脫貧,這過去誰敢想,這哪個國家能辦成,還得跟著共產黨,還得艱苦奮斗,更好的日子在后頭。”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的鄉親們,信心更堅、腦子更活、心氣更足。時間不會辜負奮進者。我們在創造近1億貧困人口脫貧的人間奇跡后,再鋪展開鄉村全面振興的畫卷,依舊能“人心齊、泰山移”。
觀當下,有了緊迫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一個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過程。哪個村子不想強?哪裡村民不想富?一名村民說:“你看現在誰閑著?都不舍得閑,趕緊抓個錢!”“不舍得”,道出了想干、肯干、能干的心勁。眼下,已有成果尚需鞏固,村容村貌還可提升,產業布局仍待優化……對當務之急的,要立說立行、緊抓快辦﹔對長遠規劃的,也要保持必要的耐心。做好當下的事,慢不得、等不得,也急不得、亂不得,必須按照既定節奏,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踏實努力、勇往直前。
觀未來,有了使命感。人賦予時間意義,時間賦予人使命。有干部每天早晨5點多起床,察看村裡衛生情況,村民志願者也早早開始清掃工作,一堅持就是好多年。咋做到的?有位同志說,要有無私的心,一切為了全村好。如果說“最勤奮的人擁有最多的時間”,那麼“多出來”的時間,恰可化作踐行使命的行動。帶著感情才能與群眾交好,心懷責任才能把工作做好,銘記使命才能把初心守好。從一個村庄的發展,到實現共同富裕,無論是近期規劃還是遠期圖景,都需要我們肩負使命、把握時間,以昂揚的斗志、扎實的作為,打拼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鄉村,庄稼不停生長,一季又一季,宛若時間的滴答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走在時間前面,成為時代的弄潮兒。”這是奮斗應有的姿態,時不我待、隻爭朝夕。
(作者為本報評論部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28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