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咸寧: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同頻共振

2024年12月09日17:02 |
小字號

綠巒疊嶂、溫泉沸波,咸寧城的生態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熱情和善、文明有禮,咸寧人的素質涵養令人贊嘆不已。

近年來,湖北省咸寧市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將生態文明融入到產業發展、城鄉建設、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綠色產業體系,力促經濟轉型升級,激發發展新動能。

一批康養項目落地咸寧,一批傳統產業加快轉型,一批新興未來產業蓄勢崛起,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同頻共振,開啟咸寧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

咸寧風貌。張仰強攝

咸寧風貌。張仰強攝

踐行文明理念,鑄造康養品牌

“在咸寧旅游,空氣太好了,公園太美了,溫泉太舒服了,咸寧人民很熱情。”11月20日,“知音湖北·2024溫泉嘉年華”第十二屆咸寧溫泉文化旅游節隆重開幕,從全國各地來到咸寧旅游的游客,走進咸寧市規劃展覽館,參觀潛山國家森林公園,泡進溫泉湯池裡,沉浸在咸寧的美景中。游客們頻頻感嘆,“咸寧太美了,綠化率很高。”“很精致,又充滿活力……”

入冬后的咸寧,遠山如黛近山綠,淦水婉婉靜如玉。

境內河湖眾多、溫泉涌流、桂香四溢,咸寧憑借生態這張名片,先后贏得“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養生地”、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第二批康養示范城市等美譽。

游客們點贊、榮譽的背后,是咸寧踐行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描繪綠色發展藍圖的成果。

“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近年來,咸寧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生態環境部門統一監管、各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環保新格局,切實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持續做好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綠色發展三篇文章。

沿江生態文明示范帶重點項目投資建成,咸嘉生態文化城鎮帶完成投資,幕阜山綠色產業帶示范段建成,帶動30多個特色小鎮協同發展﹔溫泉資源不斷整合,以溫泉旅游為主線,串聯全市優質文旅資源,各界朋友應邀來咸興業。

桃花島康養綜合體、咸寧市養老康復中心、健康九九醫養中心、江南裡康養等一批大健康產業項目相繼落地。與此同時,茶養、藥養、康養,也在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康養關聯產業融合發展,逐漸將天然稟賦轉化為集成產業優勢,為咸寧的康養產業再添“爐火”,“點燃”全域康養經濟。

先天生態資源優勢加上全鏈條產業化發展,咸寧的康養品牌正在被更多人知曉。咸寧的康養品牌正瞄准巨大的市場需求全鏈條服務人們健康。

厚植文明沃土,做優產業賽道

“生態文明建設建得好,決定著城市發展的起點有多高。在咸寧興業,讓我看到了前景一片大好。”11月20日,金士達醫療(咸寧)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紅文說,得益於咸寧優越的營商環境,公司生產的家居棉品,快速打開市場,眼下正准備投資建設四期工廠。去年,企業產值4億元,上繳稅收1100萬元。

室外寒風凜冽,金士達醫療(咸寧)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卻是異常火熱。

工人們汗流浹背,手裡的活沉穩有序﹔巡查的質檢人員大汗淋漓,但眼裡藏著品質標尺,精准精細。

工人們這麼拼,是因為他們知道,金士達是市裡的重點項目,產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質檢人員查得嚴,是因為他們清楚,圍繞“醫、藥、養、健、游、護”,咸寧正在補鏈、延鏈、強鏈,做強做優大健康產業,以質量取勝市場,企業就能抓住機遇乘風破浪。

通過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舉措,金士達公司成功轉型並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

今年4月7日,2024年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咸寧專場招商推介活動在武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文化旅游集團等21個大健康產業項目簽約咸寧。

綠色是咸寧的發展底色。近年來,咸寧市城市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誠信建設營造了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為城市綠色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產業發展方面,咸寧市立足現實基礎和資源稟賦,謀劃確定了大健康、裝備制造、食品飲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五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能源四大新興未來產業,通過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做強生物制藥產業、開發養老養生服務、升級健康旅游品質等系列舉措,大健康產業成勢見效。

數據顯示,去年,咸寧市大健康產業總產值達774億元,大健康規上企業達557家。

在優化結構方面,咸寧市以“壯士斷腕”的氣魄關改搬轉化工企業,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做優企業發展賽道,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綠色產業體系,持續為生態文明建設增綠添彩、蓄勢賦能,促進咸寧綠色崛起。

激活文明基因,城市蓄勢崛起

背靠青山綠水,手持城市發展問卷,咸寧市始終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原則,以創新為引擎,加快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實現技術迭代、產業升級。

奧瑞金研發出僅重23克的螺旋蓋纖體鋁罐,代替進口的高檔飲料包裝,咸寧基地年產能可達36億罐。

湖北三環汽車方向機有限公司攻克汽車轉向器異響問題,正搶抓武漢加速釋放新能源整車產能機遇,力爭在新賽道實現新突破。

湖北世豐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的“陶瓷過濾聚酯海綿”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國產化替代,填補國內行業技術空白。

湖北小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反哺”咸寧,在咸寧設立制造基地﹔中國(赤壁)中試谷·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已建成38米高的天文觀測塔、無人駕駛測試道路示范路、北斗基站……扎根於咸寧這片生態文明沃土,一批批企業將生態文明融入到產業發展當中,實現“智改數轉”目標。

過剩產能做減法,新興產業做加法,動能轉換做乘法。工業改革不斷推進,傳統農業基因也在發生改變。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嘉魚縣引進農業科技型企業嘉魚谷神科技,一批批擁有產量高、品質好、抗病虫、抗倒伏、抗高溫等優點的種子,從咸寧發往全國。試種的優質新品種香優203、兩優新月絲苗,畝產達1400斤,被農民朋友稱為“噸糧種”“鐵杆稻”。

近年來,咸寧市科技賦能綠色發展,全力推進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統籌研發力量,推動產業的標准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持續在農產品加工、清潔能源、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醫藥健康等產業上發力,構建起全產業鏈條。

在項目引進方面,咸寧市嚴把生態安全關,建立嚴格准入機制,嚴格執行分區管控制度,將生態環保指標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

科學向上的生態發展意識,健康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諧的生態發展環境,經濟、社會、生態形成良性循環與發展,綠色循環的文明理念正融合到咸寧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朱亞平)

(責編:郭婷婷、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中國首個自主可控實時地磁模型發布
  最近,“澳門科學一號”(以下簡稱“澳科一號”)衛星科學團隊發布了中國首個WM³(澳門世界地球磁場模型)實時四維地球磁場系列模型1.0版。“這是‘澳科一號’衛星項目科學研究與應用取得的重大進展,將對地球科學研究與地磁導航應用發揮重要作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