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凡人善舉持續涌現(暖聞熱評)

孟繁哲
2024年12月12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故事】“如果您沒有收入,遇到困難,可以來本店,告訴本店人員來份愛心餐,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氣!”這是天津一家面館貼出的告示。從連鎖餐飲到個體小店,一些地方的餐廳自發為低收入者或遭遇困難的群眾提供免費餐,同時給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騎手提供價格優惠的愛心餐和免費水。

  【點評】

  總有一種善意讓人動容,總有一種情感直擊人心。陌生的城市,普通的街角,好心人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帶來暖心的慰藉。也許是出來打工,卻尚未找到合適的機會﹔也許是剛給親人交完手術費用,一時囊中羞澀﹔也許是上歲數了,出來遛個彎就忘了回家的路……這時,一份不要錢的包子油條,或是一盤價格優惠的辣椒炒肉蓋飯,足以驅走寒意,讓人們堅定信念、努力生活。小行大愛靜水深流,為一座座城市帶來人情的溫暖。

  一名店主說:“遇到困難的人,有時在門口徘徊就是不好意思進店。”人皆有惻隱之心,然而樂善好施的社會氛圍,需立足於互信、和諧的社會關系。為保護處境困難者的自尊心,有些提供免費餐的小店設置了“暗號”:“1號牛肉面”“告訴董事長,來碗肉湯飯”“39元辣椒炒肉蓋飯”……有的店主明確要求服務人員“不要盯著求助者看,不要指指點點,也不要問人家為什麼吃不上飯”。這種彼此都“輕鬆”的慈善方式,浸潤著尊重、平等的價值觀念,既體現了愛心,也讓捐贈和受助有了更妥當的打開方式。

  愛心會傳播,善意可傳遞。在四川成都的一家面館裡,顧客捐出任意金額,都可以領到一個愛心貼,貼在牆上。遭遇困難者進店后,揭下一個愛心貼,就可以去換一碗面。“吃飽飯,不想家”“會好起來的,加油”“早日渡過難關”……愛心貼上,鼓勵的話語溫暖人心,彰顯著投桃報李的反饋與互動。

  現實中,類似的凡人善舉不勝枚舉,總能給我們以感動。在休假的兩天時間裡,軍人狄佳冰先后救助了兩名路人,感慨“這個假休得很值”。00后小伙陳啟源、索澤輝在備考研究生期間,為兩位血液病患者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挽救了陌生人的生命。廣東陽江的老人李霞生前向困難人士捐款20多萬元,去世后,家人將她留下的6萬多元悉數捐出。普通人的善舉也許並不驚天動地,卻讓愛的暖流浸潤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不經意間溫暖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讓無助者有助、給失意者溫暖,以善意驅趕戾氣,以愛心培育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有利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人與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緣地域的限制,構建起一個“陌生人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親善、互助、友愛變得尤為珍貴。下雨了,你沒帶雨具,路人與你共撐一把雨傘﹔天黑了,你踟躕不敢前行,陌生人為你點亮一盞燈﹔手機沒電了,你有點慌亂,店家借你一個充電寶……一件件小事,讓普通人真切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進而也以善意來對待社會和他人。呵護這份愛心,讓助人為樂成為一種習慣表達、一種社會責任、一種生活方式,影響的不僅是個體遭遇,更關乎世道人心。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2日 05 版)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錨定目標 真抓實干
  時間已近年末,各地區各部門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緊迫感,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干字當頭、眾志成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一定能順利完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激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