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技術經理人:探路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

人民網記者 周雯 張雋
2024年12月13日08:30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技術上的‘卡脖子’困難,會找到我們,讓我們幫助他們‘對症找藥’,突破技術瓶頸。”記者在湖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見到了馬磊,有著十幾年科技成果轉化經驗的他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外地出差,一手握著中國科學院各院所裡“待字閨中”的科技成果,一邊對接著亟需技術支持的企業。

“我們被稱為科技‘紅娘’,推動從科研成果到產品應用的精准‘嫁接’。”馬磊說。

在武漢活躍著一批像馬磊一樣熱衷於成果轉化的人,如今,他們有著一個統一稱呼——技術經理人。他們為科技企業和高校院所、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搭建合作的橋梁,促成供需雙方技術交易等資源的精准對接,為“沉睡”的科技成果找到市場需求和產業化機會,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創新動力。

科技創新的源頭在高校,豐富的高校資源,成為武漢創新驅動發展最大“底氣”,但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科研界和產業界。一邊是科研人員埋頭苦干,產出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另一邊是企業四處尋覓,渴望將先進技術引入生產線。技術經理人,正是這雙方的“粘合劑”。

“每天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各個學院,了解校內科研團隊的科研情況,挖掘校內可以轉化的科研成果。”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的詹萍武介紹。從事技術經理人的三年裡,詹萍武持續加強學習行業和產業知識,熟悉產業鏈結構,掌握技術評估、法律知識、商業談判、基金投資等知識,同時關注學校研究動態,積累科技成果知識庫和企業需求庫,以便更快更精准地為學校科研成果找到轉化企業。

詹萍武介紹,去年,武漢理工大學培養了五十多名技術經理人,目前持証的技術經理人有一百多人。“技術經理人的培養,成為學校推動成果轉移轉化為應用產品的重要抓手。”

技術經理人,不僅連接著高校、科研院所,還連接著市場和產業。

“每天要與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對接溝通,需要在技術和市場間不斷‘轉場’,工作節奏很快。”武漢派富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的郭明源正在瀏覽“武漢科創供應鏈平台”,梳理平台上的技術成果和企業名單。該平台為技術經理人開展工作提供工具支持,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整合全市科技創新資源,實現政策信息、技術成果、專家資源、項目對接等功能的全面集成和高效運行。

“我們現在不僅僅做成果轉化,還會通過平台的產業鏈數據分析,找到時下‘最火’的產業,將專利組合布局,組建專家協作網絡,再找到產業方,策劃成果轉換路徑,讓專利、產業效益最大化。”郭明源介紹。

一名合格的技術經理人既要懂專業又要懂市場,其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與效率。

那麼,這些技術經理人是如何“煉”成的?

近年來,武漢出台《武漢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技術交易“四個有獎”政策措施﹔組建武漢市技術轉移研究院,常態化開展技術經理人標准化能力培訓﹔建設“湖北科創供應鏈平台武漢節點”,整合武漢科技創新資源﹔推進“1+15+60”科技網格服務體系建設……

12月13日,第二屆武漢技術經理人大賽將迎來決賽環節。通過持續舉辦武漢技術經理人大賽,推動一批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技術經理人從幕后走向台前,對優秀技術經理人予以表彰,進一步擴大技術經理人職業認可度和社會存在感,推動技術經理人隊伍加快發展壯大。

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培育,一批“懂武漢、懂專業、懂市場、懂政策、懂金融”的“漢版”技術經理人作用正在凸顯,他們成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的探路人,源源不斷地將技術成果從實驗室轉化到市場上。

(責編:郭婷婷、榮先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人民網百日直播︱第二屆武漢技術經理人大賽
  科技紅娘搭金橋,漢版經理顯鋒芒。由武漢市科技創新局主辦,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武漢武創通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屆武漢技術經理人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人民網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舉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