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機制研究

2024年12月31日09:54 |
小字號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向前的進程中,大中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建設已經變成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和提高教育品質的核心環節。這不僅是對“培養何種人才、如何進行人才培養、以及為誰進行人才培養”這一核心問題的深入解答,同時也代表了新時代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的創新策略。為了推動這一綜合性的建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思維的全貌、認知成熟的自然法則,我們需進行全面布局與系統推進去推動思政教育在學校各層級同步推進和全面實施。一體化建設的目標是消除各個教育階段間的隔閡,確保教育的目標、內容和評估體系能夠無縫對接,從而促進學生在不同教育階段之間的平穩過渡和全面發展。這樣的建設不只是為了培育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為國家的未來增長提供動力。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化構建,是當代培育現代化人才戰略的關鍵一環。現代化進程的每一步,都是由具備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的人才來具體推動的。悉心栽培並造就一支品德兼優、才華橫溢的高素質人才梯隊是國家昌盛的堅實基石,也是驅動社會持續進步的關鍵力量。對此,必須以高度的重視和科學的規劃,不斷優化教育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建設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體系的核心內容。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培育民族復興力量。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人才,是黨和國家事業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學校思政教育的領導力度,為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的一體化進程打下堅實的政治基礎。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整合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堅守黨的領導。黨的領導確保了思政教育的方向是正確的,並為培育具備崇高道德、堅定信仰和卓越才能的新時代人才提供了穩固的政治后盾。在思政教育中我們需要始終遵循黨的教育指導原則和政策,確保教育內容具有前沿性和科學性。在黨的領導下,思政教育才能夠緊緊圍繞國家的整體發展策略,源源不斷的培育出一系列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新一代人才﹔在黨的引導下,各級教育機構和學校才能更好的聯合努力、共同推動思政教育內容的創新和實踐教學的加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實踐能力。二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復興之魂。為確保不斷涌現能夠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新時代人才,我們必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植根於每個人的心田。這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更是推動各層級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與匯聚力量的基石所在。唯有如此,方能培育出擁有堅定信念、深厚愛國情感及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青年才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為捍衛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價值,我們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融入各級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之中,矢志不渝地以其培育人才的精神內核。教育工作者需深入洞察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內在規律,同時亦需認識到學生在認知能力以及對新事物接納度上的個體差異。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按照逐步、分階段的方式進行教學,就像螺旋上升一樣,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的理解。此外,教育內容應具備鮮明的目標導向。三是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培育民族復興新時代青年。在新時代青年的培養中,思想政治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故而,為了教育系統的整體培育效能提升必須強化學校層級的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性。此核心理念聚焦於促進各層級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發展,提供構建一個連貫的教育框架來全方位鍛造學生的能力與品格。為達成此目的,我們需從根本上破解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階段目標設定與內容選擇上的重疊與斷裂難題,並在教育工作中運用系統化的思維方法對大中小學各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協調規劃。在縱向層面,需確保不同教育階段德育內容的銜接與融合,使之成為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在橫向層面,則需促進校內外各方力量的有效配合,共同發揮作用。實現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化進程,不能把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孤立開來,而是要促使它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織就一張互補而非對立的育人網絡來拓展教育的連貫性及深度。

建設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體系的現狀分析。目前,大中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組織和協調工作是由各個學段的不同教育行政部門的處室負責的,這雖然有利於具體工作的精准執行,但在整體規劃和銜接方面稍顯不足。各學段教學組織相對獨立,雖各自盡責,卻因缺乏有效貫通機制,導致學生升學后面對思政教育的深度變化感到困惑與不適。在教學目標層面,各教育階段的側重點不盡相同,但由於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缺乏整體考量,各學段間教材內容存在交叉重復與斷層現象。並且部分學校受限於地理與環境因素,不能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有效實踐教學,難以讓思政教育真正走出課堂,從而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各學段也都存在教學評價標准不合理,過分看重學科成績而忽視品德、心理等方面的問題。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由多元因素交織而成的復雜系統,需構建和諧高效的協同機制以保障其穩健運行,推動一體化進程。

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路徑。一是組織結構一體化。在努力實現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整合時,我們需要遵循整體構建原則。教育體系的領導結構需要全方位地涵蓋管理的各個方面,以促進各級學校在這一框架內的協同工作,從而構建一個全面而多維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模式。教育管理機構應當運用系統化的思維方式來重新規劃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並構建一個連貫的思政教育鏈條。該結構可以充分發揮領導調控作用,合理分配教學資源並因地制宜制作教學策略。合理的組織結構可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並通過相關反饋調控課程精度。這一過程同樣需要加強研究和宣傳,創造一個濃烈的思政教育環境,確保思政教育深入人們的心中,並成為社會的普遍認同。在這一過程中,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緊密合作、相互協調,共同優化思政教育一體化的工作,深化對學校思政工作研究、加強思政教學隊伍的建設並嚴格監督思政課教學管理的責任落實。二是目標體系一體化。當代中小學教育應根據不同階段的特性來設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這樣才能確保教學與各學段學生的認發展需求相匹配。為了推動各地學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實現協同和平衡的發展,我國近年來發布了一系列文件對思政教育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並明確了各個教育層級的職責。我們需要始終堅守“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理念,視其為思政教育的根基和方向,並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持續實施。在組織機構一體化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整體目標為核心、保持內容的流暢性並避免不必要的更改。在這裡仍需強調的是:總目標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我們在執行過程中不應局限於固定的模式,而應在堅守原則的同時尋求創新、豐富教學內容並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時代精神相結合。我們需要精確地識別教育的核心要點為各個學段制定有針對性的思政分目標,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成長特點來確保這些目標的明確性和獨特性。這些建議的目標應當按照逐步推進的策略,像螺旋一樣逐漸上升,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的內容。與此同時,教育的目標需要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調整和細化,以滿足學生的年齡特性和成長需求的轉變。三是課程體系完善。教育整合的基石在於課程體系,它擔負著教育的指引、宗旨及實質內容,對學生的思想培育與價值觀形成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因此,各個學校需要確立健全的課程體系,使得思政教育既系統化又具有靈活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我們需要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出發,進行全面的規劃和頂層設計,確保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銜接目標,對內容結構進行優化,消除各個學段之間的障礙,以形成一個緊密連接、層次分明的課程結構。小學是個體成長的基礎階段,因此思政教育應更加注重習慣的培養,強調道德規范的學習和實踐,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潛移默化地提升道德修養。在中學教育階段,它充當了一個橋梁的角色,因此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性,實施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其中大學教育作為教育結構的核心肩負著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大責任,是年輕人成長和成功的重要場所。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提高教育的質量,全方位地關心各個領域的進展,並精確地制定教育目標,這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基本道德修養,還可以幫助他們塑造新時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四是教師隊伍建設。在新時代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教師團隊起到了核心的推動、支持和實施作用,他們是確保思政教育持續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支柱。需要系統性強化教師配備,提升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要求他們既擁有堅實的理論功底,又能將知識靈活融入教學,既傳達國家大政方針又激發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為了促進教師間深入交流與合作全國范圍內可以構建全面交流平台,安排中小學教師赴大學課堂觀摩,直接汲取高等教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同時,學校還會定期組織各級學校的思政課教育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以分享實際操作經驗,集思廣益,並加強教師的整體觀念和思維方式。拓寬思政課教師的知識、國際與歷史視野,以引導學生全面茁壯成長。不同學段的教師還應引進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達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教學的目的。

五是評價體系改革。對於大中小學的思政教育綜合評估體系,我們需要加強其實際效果並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科學的創新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確保整個體系能夠科學且合理地展現學生在各個成長階段的真實水平。我們可以結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全方位地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態度塑造和行為展現,將思政教育的內容整合到評估體系中。接下來,我們需要豐富評價工具來確保評價的有效性以及評價標准的統一性。為了提高體系的綜合性,還需要確定關鍵的評價指標。這個指標需要以學生的滿意度為中心、以教學目標的完成度為評價准則以資源的豐富程度為重點,全面而准確的反映課程的接受程度,教學目標的進度和教育品質的高度。六是家校社協同機制建設。為了實現大中小學思政教育的一體化建設,有必要構建一個家、校、社三方的協同合作機制。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應該是相互補充的,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道德品質和指導思維。在一個全面的教育體系裡,家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家長不只是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同伴,他們更是孩子一生學習和發展的堅實支撐。家長與教師之間亟需搭建起緊密的聯絡橋梁,攜手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鼓舞他們主動投身社會實踐、夯實基礎教育根基、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隻有當家長和學校積極地進行互動、共同投身於思政教育,家庭教育才能在不同階段的思政教育中產生實際效果。學校可以通過設置專門的家校溝通熱線的方式方便家長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進展、行為模式以及心理狀況等信息。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系途徑,並能及時得到相應的反饋和指導。

在新時代的大潮中,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化構建與發展勢在必行。這一構建過程需要依照健全的教育工作架構實施全面規劃緊密聯系現實,既要確保不同教育階段的教育主體的銜接性,又要注重不同學科間的融會貫通﹔既要遵循科學性與實效性原則,又要注重各階層差異性。在此過程中,需更加重視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協調,從宏觀層面做好整體規劃,從微觀層面確保各環節緊密相連,構建具有地區特色的一體化教育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切實履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者:張麗,武漢東湖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武漢東湖學院)特聘研究員﹔張紅,武漢東湖學院學生工作處副處長)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湖北累計完成整治長江入河排污口超1.2萬個
  人民網武漢12月31日電 (記者張沛)入河排污口作為連接水裡和岸上的重要節點,直接關系到流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是做好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牛鼻子”。12月30日,從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湖北12480個長江入河排污口累計完成整治12316個,已完成2024年省定目標要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