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假期 悅享成長 江岸學子奔赴“美好教育”新征程

2月13日,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吹響了“立志強國有作為,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少年啟新程”的號角。
跟著春晚游武漢,行走中感知城市文化的內涵﹔和奧運冠軍同場競技,學習勇於拼搏的奧運精神﹔用3D打印黃鶴樓,實現科技、藝術和傳統的交融……“歡樂假期,悅享成長”,成為江岸學子課間時分的熱門話題。
2025年,是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關鍵之年。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錨定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總目標,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杆,以“品質提升年”為主線,把假期作為孩子們滋養生命力、激發內驅力的成長加速期,精心策劃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寒假活動,生動詮釋了“美好教育”的深刻內涵。孩子們在快樂中啟迪智慧,在成長中鑄就品格,開啟江岸“美好教育”新篇章。
行走大課堂 感受民俗風
家國情懷植心間
拓展實踐育人的空間和陣地,引導學生走向寬廣的校外天地。近年來,江岸區持續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孩子們愛聽愛學、入腦入心的大思政課。
2025年,央視蛇年春晚的璀璨舞台上,武漢分會場以一場科技與文化的盛宴,驚艷亮相。武漢市育才實驗小學借此東風,舉辦主題活動,孩子們跟著春晚打卡武漢,傳播城市文化,用他們的視角展現武漢的厚重文化、歷史底蘊、現代風貌和科技創新力。活動視頻作為2025年新學期思政第一課在全校播放。
這場實踐活動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鍛煉能力的平台,也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熱愛家鄉、報效祖國的種子。“今年春晚8分鐘,讓武漢霸屏,大年初三我就拉著爸媽去勝利街沿途打卡。”該校學生劉芷伊選擇跟著春晚深度游江岸,張自忠路、陳懷民路、郝夢齡路,一條條市井老街講述著一個個偉大英雄的事跡,堅定了劉芷伊立志報效祖國的決心。
武漢市育才小學的孩子們走進雲夢博物館,近距離接觸那些沉睡千年的文物。他們分組探究秦律的嚴謹、東漢陶樓的雄偉、鄭家湖木觚及木牘家書的珍貴,通過項目式學習、角色扮演等形式,讓歷史文物“活”起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用好江岸紅色資源,武漢市六中上智中學的同學們走進武漢二七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學生們通過對歷史圖片、文字、文物的深入學習,重溫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
喜慶祥和、“巳”意滿乾坤的民俗活動,調動江岸學生們的實踐熱情。新村小學的孩子們深入探尋中國年的“武漢味道”。該校學生何依依在爺爺的指導下,煨制了一鍋地道的武漢藕湯。黑黝黝的吊子、飄香的湯水、粉粉的藕片,讓她從一碗熱騰騰的藕湯中感受到傳統節日的幸福滋味。
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推出一系列特色寒假作業,鼓勵孩子們與家人一起制作年夜飯食譜、烹飪拿手好菜,以實踐活動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體驗家庭的生活樂趣與溫馨。
武漢市七一華源中學的學生們走進社區,現場揮毫潑墨,以送春聯的方式表達對街坊鄰裡的美好祝願。一副副春聯翰墨飄香,猶如一抹暖陽為節日增添喜慶的色彩。該校負責人表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學會感恩與回饋。
今年,江岸區進一步深化“江岸之光”系列品牌,創新拓展“江岸之光·我們的思政課”“江岸之光·行走課堂”等活動,培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持續推動“思政小課堂”“社會大課堂”“網絡雲課堂”相融合,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拓寬視野,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學習實踐,激勵孩子們在行走中感悟、在體驗中成長。
展藝術風採 探科技奧秘
綜合素養燃起來
在蛇年新春的喜慶氛圍中,各校結合辦學特色舉辦了一系列文化、藝術、科技與生活相融合的特色活動,為學生們搭建開拓思維、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舞台。
武漢市第二中學在壹方主辦“視界融合—藝趣展”,武漢市第二初級中學與武漢市二中廣雅中學受邀參展。120多位學生的作品,囊括素描、色彩、3D打印、動漫設計等多個領域,作品打破藝術與科技、傳統與現代的壁壘,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在這裡相互交融碰撞,吸引廣大市民參觀、點贊。學生們表示,這是一次極其珍貴的鍛煉機會,提升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市民的熱情回應,進一步激發他們對藝術創作的濃厚興趣。
武漢市第六中學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式培養,127名學生參加2025年寒假“登峰計劃”。學生們參觀高校、聆聽專家授課、完成實驗操作、參與課題研究、參加互動交流。該校學生任珈禾在武漢大學體驗自動駕駛實驗室、學習用地質儀測量地球內部結構相關數據,她激動地說:“科學的奧秘激發了我對探索的熱情,未來我也希望能投身於科創事業。”
江岸區沈陽路小學寧靜的校園裡,孩子們全力備戰即將到來的2025年上海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大賽。孩子們與老師一起動手制作道具,借助3D打印技術將設計圖快速轉化為實物,利用編程軟件為道具加入智能傳感器。備賽緊張又充滿樂趣,孩子們在科技的世界裡激發頭腦風暴,鍛煉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江岸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探索科技的廣闊天地。中學STEAM與創客教育普惠課程、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進校園學生冬令營暨校際聯賽活動精彩紛呈,學生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共同探索科技的無限可能。從智能機器人到環保發明,從創意編程到未來城市設計,每一個作品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建朋輩驛站 創多彩生活
協同育人伴成長
寒假期間,為緩解雙職工家庭的后顧之憂,江岸區教育局組織開展“師愛如光·溫暖同行”活動,多所小學與社區攜手共建假期托管班——“朋輩驛站”。近200名學校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團員、志願者教師走進13個“朋輩驛站”,為孩子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貼心細致的作業輔導。孩子們在這裡學習、交友、體驗傳統文化,假期生活充實而愉悅。
在塔新社區,武漢市實驗博雅第二小學為孩子們開設多樣化的課程。體育課堂玩轉足球,化身球員馳騁綠茵﹔音樂故事樂器鑒賞,師生徜徉旋律樂海﹔科學航天探究,探索宇宙的奧秘﹔美術黏土創意制作,暢想未來美好家園……該校學生黃歆遠興奮地說:“我很喜歡那裡!老師帶著我們寫作業,還帶著我們畫畫、做手工、做運動,參加有趣的社會活動。在那裡我交了很多新朋友。”
武漢市育才家園小學的李牧歌和小伙伴們在百步亭社區一居委會“朋輩驛站”參與寒假托管服務,大家一同設計制作新春花燈。炫彩水母燈、璀璨玻璃燈、柿柿如意燈、夢幻星球燈……該校老師葉征向孩子們生動講述花燈的歷史淵源、文化價值和制作方法。她說:“孩子們很感興趣,動手能力很強。花燈寓意著對新春的美好期盼,也見証著孩子們與老師、社區志願者們的溫馨時光。”
江岸區博雅小學走進蔡家田社區,帶領孩子們體驗傳統年俗。轉糖、品嘗糖葫蘆、寫春聯、投壺、剪窗花……讓孩子們感受到節日的喜慶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武漢市育才怡康小學依托學校非遺教育特色,在百步亭文卉苑“朋輩驛站”開設皮影課程。老師們帶著學生欣賞皮影、制作皮影,領略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朋輩驛站”的活動趣味盎然,手工勞動、繪畫、閱讀、體育、科創等令人身心愉悅。部分托管班依據參與學生的年級和家長需求,精心規劃時間,制定課表,進行作業輔導。這一舉措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好評。“這裡環境安全舒適,老師們認真負責,不僅督促孩子做作業,還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感謝學校開展的這個活動,解決了家長的實際困難。”黃歆遠同學的爸爸說。
享趣味運動 護明眸視界
健康第一向未來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一股活力在江岸區全面迸發。從羽毛球場到田徑跑道,從護眼手冊到趣味運動,一顆顆健康第一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在羽毛球冬令營的開營儀式上,武漢市七一中學迎來了一位特別嘉賓——奧運會羽毛球冠軍趙芸蕾。她的到來,如同一顆火種,瞬間點燃七一學子對羽毛球的熱情。現場,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與冠軍過招,體驗著與偶像同場競技的激情與歡悅。
自2011年起,羽毛球就成為七一中學的校本課程。國家“雙減”政策頒布后,羽毛球作為課后服務時段的熱門選項,受到學生們的追捧。如今,羽毛球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引領著七一學子在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寒假運動不打烊,快樂成長看得見。江岸區的另一隅,堤角小學的校園裡同樣熱鬧非凡。作為“國家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堤角小學開展了一系列體育活動。足球場上,小將們專心致志地練習著帶球、傳球、射門﹔田徑跑道上,孩子們你追我趕,盡情釋放著青春的活力﹔舞蹈室裡,啦啦操的旋律響起,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與歡樂。
今年,全區育人模式迎來全面革新。其中,優化大課間安排、確保學生每天享有至少2小時的綜合體育活動時間,是“品質提升年”的亮點工作之一。
一些傳統的運動項目也因“趣”而生。江岸區澳門路小學開展趣味踢毽活動,讓毽子成為孩子們最動感的小伙伴,在歡聲笑語中增進師生感情,提高身體素質。江岸區鄱陽街小學的孩子們一起踏上“繩”奇之旅,小區、公園、江灘、平和打包廠……各個角落都有他們舞動跳繩的身影。單搖、雙搖、花式跳,小小跳繩發揮出大大能量,助力每一位同學健康成長。
守護明眸,降低近視率,江岸區全力以赴。江岸區所有小學生在寒假前都收到了一本名為《明眸奇遇記》的護眼手冊。這本手冊融合多學科知識以及愛眼護眼專業指導,通過詳實有趣的內容和科學合理的方法,幫助孩子們學會有計劃地愛眼護眼。江岸區長春街小學的陳星宇說:“媽媽一直很關注我的視力健康,自從跟著這本手冊練習后,我不需要媽媽再叮囑。手冊裡有很多具體的指導方法,幫助我養成良好的愛眼護眼習慣。”
朵朵紅梅綻放枝頭,孩子們帶著笑容和憧憬返回校園。江岸區將堅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 快樂成長”教育理念,著力提高育人品質,開展素質教育新實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平台,讓每一位江岸少年在強國之路上奮力奔跑,以積極向上的姿態開啟新征程。(劉芸、朱潔、陳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