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襄陽為務工者打造可靠港灣

靈活就業,找零工驛站(大數據觀察·數據裡的增收故事)

本報記者  田豆豆
2025年03月18日08: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制圖:張芳曼

  核心閱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湖北省襄陽市因地制宜建設零工驛站,除了提供崗位信息、組織招聘活動,還拓展出培訓推介、法律咨詢等服務功能,為靈活就業人員打造溫馨家園、可靠港灣。

  

  鄂西北最大的建材市場湖北光彩建材市場,車水馬龍,一派繁忙。一個口袋公園鬧中取靜,一些“等活兒”的貨車司機聚在這裡,有的在長廊裡瀏覽招聘啟事,有的坐在小屋盯著屏幕上滾動的招聘信息。

  2022年,在湖北省襄陽市人社部門的推動下,這個口袋公園被改造成襄陽市首家零工驛站——光彩零工驛站。“以前信息少,活兒不好找,在市場裡轉來轉去,寒冬酷暑也沒個歇腳的地方。”50多歲的小貨車司機余獻忠說,“自從建了零工驛站,不光接到的活兒多了,累了能進去喝口水,夏天還能吹空調。”

  從光彩零工驛站起步,如今襄陽市已建成98家零工驛站,2024年全市零工市場為零工用工方和務工方提供服務620萬人次。從崗位提供、培訓推薦到權益維護,零工市場“一條龍”就業服務有效助力靈活就業人員增收。

  因地制宜設驛站

  服務標准有規范

  春日,襄陽長源東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辦公室裡,人聲鼎沸,來面試的求職者絡繹不絕。

  “今年,單我們這個廠區,就新增了4條生產線,准備招聘200多名工人,時間挺緊的,多虧人社部門給我們推薦了不少匹配的求職者。”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宋新河說。

  40歲的劉宏偉就是其中之一。“過去我一直在外地打工,現在很想回家鄉工作,方便照顧家裡,但總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去年年底,劉宏偉發現小區門口新開了一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便走進去看了看。

  大屏幕上不斷滾動著招聘信息,劉宏偉看得認真。“請您先填這張求職信息表。”肖灣零工驛站負責崗位推薦的韓楠熱情接待。看到劉宏偉會開貨車,有B2駕駛証,韓楠推薦了合適的崗位:“襄陽長源東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招貨車駕駛員,就在咱們襄州區,您去試試?”

  經過筆試、面試,劉宏偉順利入職。“工資合適,有‘五險一金’,還離家近。”劉宏偉對新工作十分滿意。

  2024年,肖灣零工驛站開始運營。與光彩零工驛站等建在大型市場、商圈等求職者聚集的區域不同,肖灣零工驛站建在了社區群眾家門口。近年來,襄陽市逐步形成了“圍繞市場建、融入社區建、與工會等其他單位共享合作建”等多種零工驛站建設模式,增設驛站不需要新建場所,而是按照因地制宜、資源共享的原則,利用原有場所進行升級改造。

  “雖然類型有差異,但我們要求管理和服務必須標准化。”襄陽市勞動就業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謝波說。襄陽市人社部門制定了零工市場管理與服務規范,還牽頭制定了湖北省地方標准,實現零工市場服務、制度、標識、執行等方面的標准化。

  特別是在信息化方面,襄陽市按照“一網覆蓋、多級聯動、全域共享”的思路統一建設了襄陽零工服務信息網,開發“襄陽零工之家”移動服務端和綜合數據可視端,求職者刷刷手機就能找工作。

  “積極搜集崗位信息,為用工方和務工方搭建橋梁。”肖灣零工驛站企業對接負責人李春聯說,“我們主動聯系轄區用工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企業有用工需求時,或是我們組織‘春風行動’招聘會時,都會相互告知。”

  招聘會上幫牽線

  培訓中心教技能

  早上不到7點,開業不久的教門街一家面館裡就擠滿了客人。“這襄陽牛肉面,真地道!”老街坊不吝稱贊。

  熱氣騰騰的大鍋前,店主王杰忙得滿頭大汗,臉上還帶著笑,“我過去到處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去年10月,我看到零工驛站宣傳招聘會,就去轉了轉。”招聘會上,廚師王磊現場制作襄陽牛肉面,吸引了王杰的目光,“他說可以免費提供技能培訓,我就去試了試。”

  去年11月,在襄州區勞動就業訓練中心完成培訓的王杰盤下店面,小店開了張。“牛肉面想要賣得好,味道正宗是關鍵。另外,店開在哪裡,怎麼運營,王磊老師都給了我實打實的指導。”王杰說,現在面館一天能賣出兩三百碗面,收入還不錯。

  在襄州區勞動就業訓練中心,既是廚師又是教師的王磊正一邊做牛肉面,一邊對學員細致講解。他每加一次料,都拿測溫槍測一下油溫。“油溫多少度時下什麼料,都要按標准來,這樣熬出來的牛油,才是襄陽牛肉面的‘靈魂’。”今年52歲的王磊,開了20多年牛肉面館。前幾年曾到襄州區勞動就業訓練中心學習提升技能的他,如今又被請回來當老師,因為實踐經驗豐富,十分受學員歡迎。

  在襄陽各級勞動技能培訓中心,有許多像王磊一樣的實踐型教師,為求職者提供廚藝、電焊等多種勞動技能培訓。2024年,襄陽市人社部門印發重點產業職業培訓需求指導目錄,涵蓋197個職業(工種)203個子工種,提供補貼性就業創業培訓4.66萬人。許多像王杰一樣的求職者,被零工驛站推薦到各個勞動技能培訓中心,掌握一技之長,走向穩定就業或自主創業。

  法律咨詢送上門

  勞務維權添渠道

  “這麼快就拿到了8000元補償款,太感謝了!”50多歲的文大姐來到襄州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了卻一樁勞務糾紛。文大姐對結果滿意,仲裁員閆海義也十分欣慰。

  兩人相識於西灣社區零工驛站。當時,心情低落的文大姐來驛站找工作,正巧看到仲裁員閆海義在做法律咨詢。她試探著上前,訴說自己的遭遇:“我在一家餐館當服務員,最近老板突然說要裁員,一分錢不給就把我辭退了。”

  “裁員應該提前30天通知,並給予補償。你們簽勞動合同了嗎?”閆海義問。“我只是打零工,沒簽合同呀!”文大姐慌了神。

  閆海義向文大姐耐心介紹了証明勞動關系存在的其他方式,比如工作群的聊天記錄、支付工資的轉賬記錄等,“您准備好証明材料,我們來幫您維權。”

  幾天后,閆海義和同事來到文大姐工作過的餐館。經過反復溝通,餐館負責人最終授權店長擔任代理人,來仲裁院與文大姐達成和解,付了補償款。很快,文大姐就找到了一份保潔員的新工作。

  “每周五我們都派仲裁員到西灣社區零工驛站做普法宣傳,受理勞動者的維權訴求,到現在已經堅持兩年多了。”襄州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路靜說,“轄區其他零工驛站,也會把有維權需求的勞動者推薦到我們這裡來。”

  襄陽出台的零工市場管理與服務規范要求,所有零工驛站均需提供勞務維權咨詢服務,包括勞務維權法律援助、定期邀請法律援助律師提供法律咨詢、設置法律援助熱線等。在各個零工驛站,都擺放有普法宣傳小冊子,寫明了維權熱線電話等。目前,襄陽各區正在探索與工會、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公共法律服務站等相關單位深化合作的新機制,有效保障靈活就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18日 07 版)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