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道” 提升“術” 堅持“學”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必須旗幟鮮明講清楚,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實踐証明,能否在教學工作中做到“道”“術”“學”的有機融合,依然是決定思政課能否“入耳、入腦、入心”的關鍵因素。思政課教師在工作實踐中必須清晰認識“道”“術”“學”的辯証統一關系,守住“道”、提升“術”、堅持“學”。
思政課教師之“道”,是思政課教師職業素養的根基,是每一位思政課教師都必須堅守的紅線。思政課教師必須“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裡提出的“六要”要求,將思政課教師堅守的“道”具象化為六條具體要求:政治要強,是指思政課教師必須自己首先要樹立起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及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才能將之傳達給學生,使之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即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情懷要深,是指思政課教師要有家國情懷、傳道情懷、仁愛情懷,從而讓思政課變得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思維要新,是指思政課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武裝學生的頭腦﹔視野要廣,是指思政課教師除了要具備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外,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同時還要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自律要嚴,是指思政課教師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人格要正,是指思政課教師要用高尚的人格來感染學生、贏得學生,使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禮記》有言:“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韓愈在《師說》中,給教師的定位也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不論是“喻德”還是“傳道”,立德樹人始終都是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言傳身教始終都是教師的根本職業准則。因為思政課的特殊性,思政課教師更應該將立德樹人當成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最終價值歸宿,將言傳身教作為自己站在三尺講台的基本職業底線。當歷史車輪駛入新時代,特殊的時代背景賦予了思政課教師之“道”更加具體的內容。隻有“道”正,才能保証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隻有“道”正,才能保証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奮斗。
思政課教師之“術”,是將思政課建設好的必備技能,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學生,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並最終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課教師如何更加有效地將所教授內容傳達給學生,實現“入耳、入腦、入心”,這就體現出“術”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是指政治引導雖是思政課的基本功能,但是不能單一化為簡單的政治宣傳,而是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是指思政課在塑造學生價值觀的過程當中,不能簡單地進行價值觀說教,而是要用科學的知識作支撐,通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來加強價值觀教育﹔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是指思政課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礎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旗幟鮮明地進行剖析和批判﹔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是指思政課不僅要把馬克思主義原理給學生講明白、講透徹,更要高度重視自身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指思政課的日常教學工作中,既要堅持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應用、教學管理等共性方面的統一性要求,還要發揮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樣化探索,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來實現教學目標﹔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是指思政課在堅持思政教師主導性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充分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發掘學生思想成長需要,尊重學生個性,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思政課教學目標﹔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是指在將理論傳達到學生的過程中,在必要的灌輸的基礎之上,注重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是指在整個思政課教學體系當中,既要旗幟鮮明地辦好思政課,也要發掘其他課程當中有利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優秀資源,實現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們應該把八個“相統一”看成自己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基本面,將之當作自己的必備技能,並在此基礎之上,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打造出凸顯自身個人特色的思政金課。
思政課教師之“學”,是指教師自身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是每一位思政課教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思政課教師的必要條件。
深厚的理論功底從何而來?首先是專業的訓練。現在的思政課教師主要來自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各個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所制定的培養計劃當中都包含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訓練。這樣的設定非常必要。這是將來的思政課教師提升自身理論素養的最主要的途徑。要讓思政課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首先必須將未來思政課教師的培養落到實處。對未來思政課教師的培養,核心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認識到理論基礎的必要性,正確認識訓練扎實的理論功底與提升嫻熟的專業技能之間的辯証關系,為夯實理論基礎奠定扎實的思想前提。
深厚的理論功底還需要思政課教師具備開放的學習態度,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隨著實踐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發展的。“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對自身而言,思政課教師不僅要“低頭學理論”,還必須“抬眼望世界”。不斷將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用理論去認識、解釋乃至解決在現實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理論的認識與理解,從而形成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理論的良性循環。對思政課教師的對象——學生——而言,老師的一言一行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這樣才能進入到學生的話語體系、思想體系當中,甚至嘗試用學生的思維模式來思考,真正明白學生在意什麼、在乎什麼、關心什麼、愛好什麼。這樣才能走入學生內心,成為學生的知心人。隻有消除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障礙、建立起通暢的溝通橋梁,才能更好地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才能將理論的價值最大化,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
不論是專業的訓練還是開放的態度,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並將其價值發揮至最大化,都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式。隻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思政課教師才能做到對內靜心打好扎實的理論功底、對外勝任“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
總之,隻有正確理解“學”、不斷堅持“學”,將“學”貫穿於守住“道”與提升“術”的全過程,思政教師才能走上“道”“術”“學”兼備的發展之路,才能讓自己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也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站穩三尺講台,勝任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培養出更多社會主義事業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為江漢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專項資助重點課題暨2023年度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課題“新時代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一體化建設研究”(2023ZA026)階段性成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