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AI實踐課堂賦能項目式教學構建普通話學習新生態

2025年03月21日15:56 |
小字號

教學課堂現場

教學課堂現場

“在我們面前,這座高聳的門樓就是墨沖樓,墨在土家語中是天的意思,沖則是連接的意思……”近日,在恩施土司城景區的墨沖樓前,來自湖北恩施學院漢語言文學的同學們化身景區講解員,用標准流利的普通話解說著墨沖樓的建筑特色與文化內涵。同學們在“語言能力訓練”課程老師的帶領下,在“AI+普通話”新模式的指引下,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語言實踐課。

此次實踐課依托AI普通話語音測評系統,通過“智能分層-項目驅動-個性訓練”的創新模式,構建了“領學互助、協作共進”的學習生態。

“傳統教學過度聚焦發音准確性,卻忽視了語言作為文化載體的多維屬性。”該課程團隊負責人姜紅梅表示,此次實踐打破了“課堂標准音,生活方言化”的割裂困境。學生反饋實踐后普通話流暢度明顯提高,對地方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據悉,該校“語言能力訓練”已獲評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完成了省教育廳百校聯百縣“普通話推廣與鄉村振興的關系研究”項目結項。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教育的內容、模式、方法等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為教育改革創新提供了契機、拓展了路徑。“未來,學校相關團隊還將繼續深刻認識人工智能給高校教育帶來的影響,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培養更多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恩施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負責人介紹說。(圖/文 於超)

(責編:王郭驥、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