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青年從“敢闖”到“能成” 全國首個縣區級青年雙創風投基金落地湖北鄖陽

2025年03月24日10:54 |
小字號

三月的湖北鄖陽,春潮涌動。

3月20日,隨著5家投資機構與鄖陽青年雙創風投基金簽約注入1800萬元,全國首個縣區級青年創新創業風險投資基金落地。

這場以“相約在春天·創業在鄖陽”為主題的資源對接會,以“資本、產業、服務”三鏈融合的創新實踐,構建縣域經濟“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

真金白銀破冰融資難題

建成十堰市首條耐高溫陶瓷生產線,獲得超過500萬元的訂單。回憶從“青鄖匯”基金獲得360萬元資金支持后的事業轉變,鄖陽區返鄉青年蘭俊毅至今刻骨銘心,“那時空有一身技術本領,卻因缺設備、少資金,難以施展拳腳。”他坦言,“青鄖匯”基金的出現為他照亮出路。

“青鄖匯”基金是全國首個縣區級青年創新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由玖偲孵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多家投資機構共同發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等領域,目前資金規模已達3000萬元。

“與傳統的金融機構不同,‘青鄖匯’基金採取‘風險共擔’機制,公司通過聯合專業投資機構評估技術前景,用真金白銀為優質項目背書。”鄖陽區金融監管局局長高曉東介紹。

在鄖陽區,為解決青年創新創業者們“輕資產、缺抵押”的融資痛點,還同步搭建“銀企對接”協同機制,通過推出“初創期信用貸”“供應鏈金融”等特色產品,形成“基金輸血+貸款造血+政策活血”的融資閉環。

政策相扶激活青創動能

眼下正是草莓採摘的旺季,鄖陽區楊溪鋪鎮的草莓大棚內外一派忙碌之景。棚內,27歲的何明秋就地直播,對著手機鏡頭熟練地介紹“鄖陽草莓”的種植秘訣。棚外,工人們忙著打包裝箱,一筐筐鮮紅的草莓通過空運發往全國30余個省市,訂單提示音與包裝機的嗡鳴聲,合奏成動人的創業交響曲。

何明秋曾是公司的高級白領,在鄖陽鄉村創業2年間,不僅讓“鄖陽草莓”飛入全國30余省市百姓家,更帶出400余鄉親年均3萬元的“甜蜜收益”。

“是這裡給力的政策給了我底氣!”何明秋一語道破了其中緣由,也道出眾多返鄉創業青年的心聲。為了讓青年創客們安心在這裡奮斗,鄖陽區打出“政策+服務+生態”組合拳,推出場地補貼、稅收減免、武當人才卡、人才公寓等暖心政策,讓創業夢落地即生根。

為將政策傳達到位,鄖陽區團委聯合就業、經信等部門編制《青年創新創業手冊》,實現政策“一卡通”,還啟動創新創業政策巡回宣講,確保政策直達青年。同時,聯合武漢高校建立創業導師庫,為項目配備“行業+政策”雙導師,每月舉辦“創業門診”,已為20個項目開出“發展良方”。

服務精准潤澤成長沃土

85后青年楊建是鄖陽區胡家營鎮人,早年他帶著外出謀生賺下的“第一桶金”回家鄉創辦一家家居公司。創業初期,他既當老板又當工人,卻因缺乏管理經驗、技術指導和市場渠道,一度陷入“訂單不穩、資金吃緊”的困境。

2024年,在區、鎮政府支持下,公司搬進胡家營鎮奧家灣工業園區,新廠房寬敞明亮,解決了之前場地的難題。“區就業局、團區委主動上門,幫忙宣傳招聘、組織培訓,解決了招工困擾,還有專人上門解讀政策。在項目方向、技術難題、資源對接上,也都有專業支持。這些幫助讓我能專心提升產品品質、打造品牌,我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說。如今,該公司發展步入正軌,日發貨量達2500單,年產值突破800萬元。

“要讓青年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全要素服務。”鄖陽區團委書記羅蘭表示。為破解青年創業“資源少、服務散”的痛點,鄖陽區團委聯合多部門打造“青年創新創業一站式綜合服務體”,整合政策、培訓、供應鏈等十大功能。創業者通過其搭建的數字化平台鏈接全國資源,可精准獲得服務。據區就業局統計,目前,該平台年孵化創業項目可達百個,帶動千人就業,成為鄉鎮青年扎根家鄉創業的“強引擎”。

在當天活動現場,鄖陽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群也表示:“鄖陽區將持續優化‘政策直達、服務上門、難題共解’的創業生態,讓青年‘回得來、留得住、干得好’。”(楊倩、何夢月)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