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武漢共話組學與人工智能未來發展

日前,武漢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承辦、以“組學與人工智能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應用”為主題的第二十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武漢專場舉辦。全球各地的院士、專家和行業領袖百余位參加,共同探討組學與人工智能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應用和未來發展方向。
圍繞“前沿組學技術”“物種演化與發育”等前沿學術議題,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數十場學術報告。大會還特別關注“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等國際大科學計劃的最新進展,希望推動前沿技術助力生物資源挖掘與利用。
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理事長楊煥明介紹了組學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在推動全球基因組學研究、應用與合作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本屆大會秉承“共有、共為、共享”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精神,推動全球范圍內的科研合作與知識共享。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是本次大會的聯合主辦方。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江特聘教授蘇曉東代表基金會提出,希望以此次大會為起點,用組學之光照亮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讓科技之能和公眾之心共同鑄就地球家園的綠色長城。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全球重要議題之一。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研究員王青鋒,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山林,武漢愛莎學校教師Ernesto Gomez,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Alice Hughes,江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Sara Platto,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院助理研究員樊惠中等共同展示了組學與人工智能技術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啟發,美國科學院院士、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Harris Lewin,牛津大學沃夫森學院院士James Crabbe等專家學者還圍繞“瀕危物種保護”“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極端環境生物探索”“微生物遺傳資源挖掘與利用”“環境生態監測”等主題展開深入探討。(俞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