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理基礎

許慧潔
2025年03月25日16:00 |
小字號

挖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理依據,能夠更深刻地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存在的客觀性,鑄牢各民族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凝心聚力,為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整體利益提供根本保障,為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引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個體對共同體的價值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在於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凝心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強調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各民族在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緊密相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個體與共同體的思想關聯所在,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內核。個體與共同體相互依存,成對立統一的辯証關系,共同體就是確保每個個體都能夠共同生存的集體,而個體依賴於共同體才能生存和發展,共同體之所以是共同體,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利益,而在於他們有共同的思想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構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因此,共同體的最根本要求是思想共同體,即共同體中的每個個體對於共同體的意識形態達成價值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強化個體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因此,個體對共同體的價值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邏輯基礎。所以,各民族隻有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達成認同的時候,這個中華民族共同體才是真實的共同體,並且是穩定的共同體,否則,隻有利益連接的共同體也會隨著利益的崩塌而瓦解。因此,思想共同體是國家穩定的重要精神維度,有助於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凝心聚力。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經濟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是為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整體利益提供根本保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共同體價值問題,但從根本上說是和利益相關聯的,是共同利益問題。當前,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所有制是經濟制度的核心和基礎,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不動搖決定著我國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因此,公有制保障了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使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每個人在利益關系上具有普遍性,由此決定了我們的意識形態即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表現在一定條件下社會意識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作用於社會存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上層建筑,是對經濟基礎的保護和捍衛,在這個意義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公有制經濟的保護和捍衛,為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整體利益提供根本保障,為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引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於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源自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形成的,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凝聚力的支撐。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歷史形成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維系這個命運共同體的紐帶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古以來就有“大一統”思想、“和合共生”理念、“天下大同”理想、“家國同構”觀念、“多元一體”格局、“愛國主義”精神、“仁義禮智信”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資源,增強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同,還為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提供精神動力和歷史依據。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者密不可分,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

(責編:王郭驥、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