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武漢晴川學院在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中獲佳績

2025年03月26日15:21 |
小字號

獲獎現場。

獲獎現場。

日前,第九屆湖北省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在長江大學開賽。全省47所高校的708支“勁旅”、近3000名師生展開了一場“硬科技”巔峰對決。武漢晴川學院9支參賽隊伍共27名學生參賽,在智能救援、智能物流搬運、太陽能電動車、智能制造數字孿生技術等四大賽道中勇奪1組一等獎、3組二等獎、5組三等獎。其中的王亞代表隊,更是在“智能制造數字孿生技術”賽道摘得桂冠。

這份亮眼成績,正是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機電融合、課賽創結合”育人理念的生動詮釋,也是學校“一主體三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效的集中體現。

以賽促學,鍛造創新實踐DNA。作為教育部重點支持的A類賽事,“工訓賽”旨在培養服務國家創新驅動與制造強國戰略的卓越工程師。武漢晴川學院參賽團隊依托學校特色鮮明的“一主體三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教師團隊的悉心指導下,將機電一體化設計、工業物聯網控制等課堂知識轉化為競賽方案,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跨學科協作能力,最終以創新性、實用性和穩定性俱佳的作品贏得認可。獲獎學生代表王亞表示:“從課堂理論到賽場實戰,我們深刻體會到‘機電融合、課賽創結合’的優勢,比賽讓我們對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有了更系統的認識。”

育人密碼,“三合模式”驅動創新引擎。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以學校“一主體三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引領,創新構建了學院“一個中心、二率導向、三合模式”的學院育人體系,扎實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質量是教育的核心,競賽是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試金石。學院堅持以產業需求、高水平賽事標准引導教學改革,讓學生在創新實踐中錘煉真本領。”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丁堅認為,這次成績的取得,正是“三合模式”中“課賽創結合”“機電融合”的典型成果。學院全體專業教師以課程建設為中心,將各項賽事融入課程建設,通過將學科競賽內容嵌入專業課程、組建跨年級跨機電專業的競賽梯隊、開展“以賽代訓”實踐教學,實現“課程教學-項目訓練—競賽檢驗”的閉環培養。

長效培育,構建“全周期”競賽生態。學院精心組織,充分發揮學術帶頭人、骨干的作用,最大限度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開展競賽指導、教育教學和全員育人工作。同時,充分發揚教師“傳幫帶”優良傳統,認真貫徹“青年教師導師制”,鼓勵教師們發揚“工匠精神”和高度的職業精神,採用“一賽一導師團隊制”,不僅提高了教師理論與實踐水平,也促進了教師“雙師型”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學院還常態化開展“大學生涯與學科競賽規劃”主題講座、大創競賽宣傳動員和培訓指導,旨在為同學們普及競賽政策和技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競賽精神,引導學生將參加學科競賽和發明創新納入大學四年的生涯規劃中,將更多學生領進學科競賽之門,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這所應用型高校,正以工訓賽為支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推進“新工科”建設,為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智能制造領域需要的“三有三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不懈奮斗。(圖/文 姚瑤 張帆 張麗芳)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