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省鄖西縣農業科創賦能產業倍增

2025年03月31日15:00 |
小字號

定量上料、定量補水、定時攪拌、均勻分料……3月25日,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河夾鎮的智慧綠谷,5條全自動制棒生產線高效運轉,傳送帶將完成接種的菌棒源源不斷送入恆溫養菌室。“二期擴建工程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養菌規模將從100萬棒擴大到300萬棒。”生產負責人吳順國介紹,“今年已制棒400萬棒,成活率達98%以上,全年產量預計突破3000萬棒,比去年淨增1000萬棒。”

智慧綠谷全自動生產線高速運轉。鄒景根攝

智慧綠谷全自動生產線高速運轉。鄒景根攝

在百米開外的智能化種植基地,棚頂的顯示屏實時跳動著生長參數:溫度16.3℃、濕度67.4%、光照強度2572Lux。這些數據通過智能控制櫃傳輸至中控平台,實現遠程監控、自動噴淋、自動報警,技術員通過手機APP即可管理50萬棒香菇,效率提升5倍以上。而棚頂的“三網兩膜”結構則如同給大棚穿了“智能防護服”——冬天比室外溫度高10—15度,夏天又能降溫10度。

“過去種菇看天吃飯,現在靠數據當家。”吳順國說,自動化制棒、數智化生產、科技化種植讓採摘期突破季節限制,從每年種一季採3茬增至種兩季採10茬,不僅產量翻倍,優級菇佔比還從70%突破至90%,每斤售價較市場溢價1—2元仍供不應求。截至目前,智慧綠谷已提前半個月完成一季度銷售目標,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5%以上。

春爭日,夏爭時,科創農業正當時。今年,鄖西縣啟動“三大行動”:以綠色基地提升行動夯實根基,重點推進馬頭山羊種源保護、食用菌生產加工、名優水產苗種繁育等“五大基地”建設﹔以科技賦能助力行動驅動轉型,推廣智能溫控、水肥一體等數字技術,建設一批智慧茶園、智慧果園、數字工廠﹔以文化+農業增效行動賦能品牌,推動馬頭山羊、武當紅、神霧茶等特色產品走向全國。

一季度,全縣農業呈現“新項目加速落地、新產品迭代升級、新主體蓬勃成長”的火熱景象。在土門鎮茅坪村,“萬老太”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迎來了一年最繁忙的時候,四十余名工人與時間賽跑,兩個月內需將來自全縣各基地的500噸雪裡蕻腌制入庫。這家集種植、加工、研發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開發出近十個泡菜品類,去年產值突破400萬元。“今年又擴建了一個廠房,新採購了3套設備,與深圳、西安、襄陽等三十余個批發經銷商達成戰略合作,預計產值實現翻番。”負責人萬裡光難掩興奮。

“科創+政策”雙輪驅動激活產業新動能。針對“小生產”不能適應“大市場”的瓶頸制約,該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農擔貸+貸款貼息”雙輪驅動機制,為68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貸款貼息近200萬元,撬動金融資本7500余萬元,培育5家主體新晉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行列,一季度預計完成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6.6億元,同比增長12%以上。(鄒景根 甘曉燕)

(責編:周倩文、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