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揚紅色家風 涵育時代新人

紅色家風是中華民族優秀家風的時代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征程中淬煉而成的精神瑰寶。它凝結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匯聚著革命先輩治家修身的智慧結晶,彰顯著共產黨人堅定的信仰追求與崇高的道德品格。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傳承和弘揚紅色家風,對於培育和涵養時代新人的崇高信仰、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具有深遠意義。
以紅色家風筑牢時代新人的信仰之基。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家風被視為家庭精神風貌和道德規范的集中體現。家風不僅影響著家庭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著家庭成員的行為舉止,更對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產生深遠影響。紅色家風是馬克思主義家庭觀與中華傳統家風的創造性融合,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家庭層面的生動體現,它以其獨特的理論品格和實踐智慧,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了寶貴而生動的素材。紅色家風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這集中表現在它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家庭教育為紐帶,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青年易於理解的生活智慧,通過代際傳承,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在品格的詮釋、創新與發展。中國共產黨人善於在家庭生活中,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科學理論傳授給年輕一代。可見,用紅色家風浸潤青年人成長過程,首要的就是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和培育青年人,用好紅色家風的“家庭教科書”,引導青年人結合實際,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標,筑牢奮斗青春的信仰基石。
以紅色家風厚植時代新人的家國情懷。厚植家國情懷是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內容。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綿延不絕,其中“家國一體”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孟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至理名言,道出了個人、家庭與國家命運的血脈聯系。紅色家風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紅色家風故事中,處處閃耀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堅守。從革命領袖到普通黨員,從烽火歲月到和平年代,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用行動譜寫了紅色家風的大美篇章。李大釗“鐵肩擔道義”的家國情懷、趙一曼“誓志為人不為家”的凜然正氣、楊靖宇“草根棉絮充飢腸”的堅韌意志,鑄就了紅色家風的初心底色。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的拼搏精神、郭明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奉獻情懷、張定宇“與時間賽跑”的使命擔當,續寫著紅色家風的時代華章。一個個鮮活生動的紅色家風故事,成為青年人理解家國同構文化淵源、感悟先輩深厚愛國熱忱、錘煉自身堅毅品格和勇擔時代責任使命的重要載體。愛黨報國、無怨無悔是紅色家風的鮮明特質,它感召著青年一代在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中,深刻懂得個人理想隻有融入國家發展才有真正的價值,深刻體會家庭的幸福與國家的富強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深刻感悟那些看似“無情”的選擇背后,凝結著的卻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家國最深沉的情感和守護。
以紅色家風涵養時代新人的擔當精神。崇學尚實、知行合一是紅色家風的鮮明價值導向。傳揚紅色家風,既要深悟其中“志存高遠樹理想”的知之境界,更要踐行“時代召喚強國有我”的行之擔當。回望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征程,也正是一代代中國青年接續奮斗、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奮斗征程。在諸多中國共產黨人的家書、家訓、家規中,都尤為注重理論教育與實踐鍛煉的結合。真正的傳家之寶不是物質財富,而是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和報效國家的責任擔當。以紅色家風涵養時代新人的擔當精神,就是要以“知行合一”的價值理念激勵青年一代既要胸懷理想更要腳踏實地,以“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勇立潮頭,以“善作善成”的務實作風砥礪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壯闊征程中書寫人生的青春華章。
“蒙以養正,聖功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傳承紅色家風,既是對革命傳統的賡續,更是對時代精神的塑造。這種傳承超越了簡單的家庭文化傳遞,更旨在以崇高精神涵養和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紅色家風以其獨特的育人功能,讓崇高信仰、奮斗精神和為民情懷深深植根於青年的心靈,讓青年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家國同構”的深刻內涵,引導青年人自覺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以紅色家風為紐帶,激發青年“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讓紅色家風的薪火代代相傳,努力培育更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引導青年一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書寫出無愧於時代的絢麗華章!
(作者系江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本文為教育部思政課教師專項項目“偉大歷史主動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與路徑研究”(22JDSZK066)階段性成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