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短視頻創作豈能危害交通安全(民生觀)

呂  莉
2025年04月16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短視頻創作應以遵守法規、安全為前提,有關部門和平台要擔負起相應責任

  

  近日,北京交警查處了一起摩托車飆車案。為拍攝炫酷照片博流量,數人駕駛摩托車在隧道內反復穿行,做出“翹頭”、雙手離把等危險動作。這些人互不相識,因網絡發布的“追焦”帖而聚集。涉案駕駛人和發帖攝影師均被查處。

  危險駕駛害人害己。“追焦”過程中,騎手下車找攝影師索要照片、添加聯系方式,在禁停隧道內造成車輛違法滯留、人員大規模聚集。涉案摩托車大都存在非法改裝,駕駛員往往有嚴重超速行為。這種飆車炫技博流量的危險駕駛圖片、視頻在網上不少見,還有汽車蛇形競速、智能駕駛時司機閉眼睡覺等,都給道路交通帶來安全隱患。

  博流量、求打賞,背后是經濟利益的驅使。在一些社交平台、直播間,人們為了追求刺激和點擊率,刻意拍攝飆車視頻並故意夸大視覺效果,吸引年輕人觀看並模仿。“追焦”攝影師將照片或視頻發布到特定APP上,騎手喜歡的話也會付費下載。一些以改裝為噱頭招攬顧客的銷售門店,甚至將這類視頻當成“廣告”拍攝。

  短視頻創作應以遵守法規、安全為前提,有關部門和平台要擔負起相應責任,糾治流量至上的畸形價值觀。

  加強宣傳教育,在事故多發路段開展巡查管控,與“車行”交朋友、加強法律告知……實際上,各地對飆車問題已開展治理行動。然而,治理仍面臨一些難點,比如,有的門店擅自提供不符合法規的車輛改裝服務,給源頭治理增加了難度。再比如,“飆車族”大都在凌晨組織飆車,且經常變換地點,給查處帶來困難。下一步,應對改裝車進行源頭追溯,及時通報市場監管、交通等部門,聯合突擊檢查,並鎖定影響力大、活動頻繁的飆車組織者、活躍者,提高打擊的精度、力度。

  平台須加大懲處力度,加強正向引導。4月15日起,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壓實平台責任,從嚴處置處罰。對待以危害交通安全為代價的“玩命拍攝”,平台要採取措施屏蔽直播或及時下架視頻,並對相關責任人的賬號進行處罰,以杜絕不良導向。視頻創作者提高法律意識,網友自覺抵制不法視頻並用好舉報機制,也有助於持續淨化內容生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6日 14 版)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