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縣域商業涌現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

縣城年輕人,錢花在了哪兒?(經濟新方位·農村消費觀察)

本報記者  游  儀
2025年04月22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杯壓低,腕輕晃,奶泡浮出,一顆愛心躍然杯中。拿鐵上桌,輕抿一口,細膩濃郁。“想不到在這深山民宿,竟能喝到這麼精美的咖啡!”春暖花開,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桑棗鎮蝴蝶谷的一家民宿內,咖啡受到不少顧客稱贊。民宿負責人肖婷婷是90后,隻見她手上不停,邊制作,邊介紹:“這是我們的新品,用的是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豆子,也是想著大家來能有更好的體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完善城鄉消費設施”“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近年來,縣域商業日新月異,品類日漸豐富,品牌競相開店,場景不斷拓展,新業態新服務加速涌入,電商、物流、商貿、供銷等布局持續優化﹔像肖婷婷一樣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他們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收入穩定增長、消費需求旺盛。

  當年輕人遇上新業態,縣域消費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日,記者走進縣城,看年輕人如何激發消費活力,縣域商業又出現哪些新趨勢新變化。

  ——編  者

  

  品牌下沉——

  新店新品  滿足多元化需求

  下午3點,廣場遮陽傘下,喝奶茶、吃比薩、品咖啡,年輕人三三兩兩,邊享用下午茶邊閑聊﹔商場裡,喜茶、必勝客、星巴克一字排開,點單、制作、送餐一氣呵成,店員忙得不可開交。

  “去年我們引進不少品牌,特別是年輕人喜歡的飲品和運動服飾,滿足顧客多元化購物需求。”安州區匯星廣場總經理助理劉迪說,商場日均客流量約2萬人次,最高峰一天能有3萬人。

  奶茶店、咖啡店、烘焙店,各類連鎖品牌下沉縣城,成了年輕人休閑聚會的熱門場所,肖婷婷就是這裡的常客。“以前要想嘗試這些品牌,得去綿陽市裡,現在我們這兒也有了。一周總要逛上幾回,和朋友來喝下午茶或看電影。”肖婷婷指了指商場樓上的電影院說,最近上映的幾部片子她看了個遍,有喜歡的明星開演唱會,她還會特意跑去成都看演出。

  知名品牌越來越多,推動縣域消費加速從追求實用向個性化、多層次、品質型轉變。

  早餐機、空氣炸鍋、掃地機器人,這些家用小電器肖婷婷應有盡有,給民宿用,自家也用。“商場裡出現了很多新品牌,網上看中的智能家居產品,在店裡試用后就想入手。”肖婷婷認為,現在國產智能家居很實用,比如掃地機器人可以解放雙手,晚上睡前讓它打掃,第二天早上起來,家裡干干淨淨。

  像肖婷婷一樣熱衷“造家”的,還有26歲的閔碧昊。閔碧昊在鎮上的畜牧獸醫站工作,一周回縣城的家兩次。“養了兩隻貓,實在放心不下,就組裝了一個小型家庭物聯網。”他打開手機演示,通過將藍牙音箱、自動喂水機、自動貓砂盆連在同一無線網絡下,就能實現遠程遙控喂貓。

  新興品類的小家電深受小鎮上的年輕人喜愛。接下來,閔碧昊還打算入手更多智能家居產品,為生活增添一份科技感。

  優質品牌加速下沉,開新店、賣新品,推動縣域市場不斷擴容升級。

  改造升級——

  創新場景  創造高品質體驗

  商場3樓,匯星超市,一眼望去十分清爽,生鮮區、零食區、日雜區一目了然,人來人往,卻不顯雜亂擁擠。“你看看,和通常印象中的超市相比,有啥不同?”指著前方貨架,劉迪賣了個關子。

  貨架好像低點,東西也沒那麼滿,一眼就能看清。

  “我們做了‘爆改’,貨架減少15%,通道面積增加10%,視野更開闊,讓顧客購買體驗更好。”劉迪介紹,順應縣城年輕人的高品質生活趨勢,超市隻保留了一、二線品牌,總品類減少20%,但上新淨菜、有機蔬菜等品類,每天客單上百件。

  2024年底,商務部等7部門發布《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場景化改造、品質化供給、多元化創新等任務。

  匯星超市去年底改造升級,重新開張不久就見成效。今年清明節假期,銷售額同比漲了約15%。

  同樣花心思改造的,還有肖婷婷的民宿。每到換季,她就開始“折騰”自家民宿。這不,趁著春光正好,長木桌擺上草坪,鋪上白布。一側堆滿花草,另一側,顧客手拿小槌,將五顏六色的春花和嫩綠的春草鋪在帆布袋上,“咣咣咣”,花草在帆布上顯出形色。

  “四川人愛喝茶,也樂意親近大自然。我買了一些裝備,讓顧客能在民宿體驗露營的樂趣。”肖婷婷說,除了燒烤、品茶,她還策劃了野菜採摘、苔蘚微景觀制作、“拓印春天”手工活動等。

  在這名年輕創業者看來,客人之所以選擇民宿,看中的就是消費體驗。隻有不斷創新場景、創造體驗,才能吸引更多回頭客。

  即時零售——

  完善供給  鎮上來了外賣合伙人

  3個騎手,送了桑棗鎮所有的美團外賣。

  一大早,鄧濤就戴上頭盔、穿上工服,趕往米粉店取餐。訂單准時送達,她卻顧不上歇。“一天能送100多單,晚上才忙咧,有時一會兒沒看手機,后台就有二三十個訂單。”作為一名美團鄉鎮外賣合伙人,31歲的鄧濤身板雖小,跑起外賣來干勁卻很大。

  近年來,商務部等部門陸續出台支持縣域商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持續推進“千集萬店”改造提升,加強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鄉村終端物流配送設施建設。為配合“千集萬店”改造,美團外賣推出鄉鎮外賣合伙人計劃,在鄉鎮和景區招募外賣合伙人,為小鎮青年提供創業就業機會。

  過去,鄧濤是全職媽媽,去年依托合伙人計劃,她牽頭在桑棗鎮開辟了美團外賣業務。

  “一開始很辛苦,得一家家上門找商戶談,吸引他們入駐平台。慢慢地,看見我們做起來了,加入的商戶也越來越多,這會兒都有20多家了,還有一家我正幫他們制作菜單。”鄧濤說。

  對她來說,跑外賣不僅離家近,每月能掙三四千元,還給鎮上的商家帶來更多機會。“我們這附近有個景區。起初是酒店的客人叫外賣多,現在,越來越多本地人也覺得外賣方便,養成下單習慣了。”說話間,鄧濤接到了新訂單,仔細看,是熟客,“看來今天中午,鎮上超市的老板娘又不想做飯了。”

  小小外賣激發了縣域商業活力。為進一步完善縣域商業網絡設施和業態,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創新,以供應鏈、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務下沉以及農產品上行為主線,以數字化、連鎖化、標准化為方向,進一步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市場傾斜。

  依托安州郵政等3家快遞物流配送中心,安州區在10個鄉鎮設立98個配送點和快運專線,完善鄉村末端快遞物流配送網絡,為農產品出村進城、工業品下鄉進村打下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2日 03 版)

(責編:周雯、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走近山水工程,看我們的地球這樣變美(美麗中國·世界地球日特別報道)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阿萬倉濕地(資料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