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隨禮不超20元 農村寶媽轉型AI培訓師

看武漢這個鎮如何破譯基層治理密碼

人民網記者 周雯
2025年04月24日08:39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鳳凰鎮陳家田村風景秀麗。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鳳凰鎮陳家田村風景秀麗。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在武漢市東北角的鳳凰鎮陳家田村,一場熱鬧的婚禮正在郭希秀灣的共享禮堂舉行,村民郭啟華嫁女,鄉親們隻隨20元禮金,歡聲笑語在宗祠牌樓前蕩漾。

不遠處的劉家灣村村部二樓,村裡的寶媽李貝貝正對著電腦標注數據,新晉的“AI培訓師”身份讓這個傳統村落與現代科技悄然接軌。

剛義務做完樓棟清潔,身為鳳凰小區樓棟長的程業蘭,趕忙去小菜園裡澆水,這是她通過志願服務賺取積分后換來的一小塊共享菜地。

作為武漢市唯一建制鎮,新洲區鳳凰鎮積極在超大城市社會治理農村層面破題,通過構建“組織功能—治理效能—發展動能”轉化鏈條,探索出一條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實踐路徑。

鳳凰鎮毛家沖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鳳凰鎮毛家沖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群眾“點單” 黨組織“接單”

“很多村民反映吃水用水問題,經常半夜停水,地勢高一點的村民家常年有供水問題。”在2024年一次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中,毛家沖灣老黨員程仲豪將平時在村裡搜集到的問題,帶到了主題黨日上反映。

“村裡能解決的解決,不能解決的,向鎮黨委政府反映。”毛家沖黨支部書記程綱全介紹,為此村裡以項目的形式層層向上爭取。

針對群眾的呼聲,鳳凰鎮政府通過爭取資金項目,投入三千多萬元,在2024年底解決了中心幼兒園改擴建、集鎮斷頭路和吃水難問題。

“群眾呼聲傳一傳”,把“話筒”交給了群眾,讓組織更有凝聚力。這是鳳凰鎮探索黨員隊伍管理體系,創新推出農村黨員“七個一”行為規范的生動縮影。

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鳳凰鎮細化量化黨員講政策、傳民聲、化糾紛、解民憂、助清潔、教技術、管陋習七大責任,聚焦關鍵小事,並建立“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干部接單”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村(社區)書記“晒比拼”活動,激發黨員隊伍活力。

鳳凰鎮以強黨建為基石,通過駐村工作、隊伍建設、績效考核,統籌各方力量,構建“班子成員包片+駐點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長包黨員中心戶+中心戶聯系群眾”的五級聯保機制,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形成精准對接群眾需求的組織體系。

積分制破解“旁觀者困局”

在鳳凰社區幸福菜園與綠色驛站,一塊1.2畝田地被劃分成了21份。4月10日下午,居民程業蘭剛在樓棟做完清潔志願服務,就趕忙去菜地澆水。

程業蘭在共享菜園裡勞作。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程業蘭在共享菜園裡勞作。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自從去年從社區用150積分換取了一份菜地后,程業蘭說,做志願服務也更有積極性了,種的菜基本上夠一家三口吃了。“我特別喜歡月季花,還要更努力賺取積分,爭取再換一小塊地種滿月季花。”看著菜地裡那棵月季,程業蘭笑著說。

2023年,鳳凰社區流轉1.2畝土地,打造幸福菜園與綠色驛站,村民可通過志願服務獲得積分,1小時服務積1分,集滿150分可在其中兌換一塊菜地。

“村民從冷漠觀望到踴躍參與,甚至主動到居委會尋找服務換取積分,昔日的雜草叢生、臟亂不堪一去不復返。”鳳凰社區書記曾保國介紹。

劉家灣村“積分超市”。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劉家灣村“積分超市”。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小積分引領大共治。走進劉家灣村“積分超市”,鐵鍬100積分、電飯煲160積分……70多歲的村民劉保祥去年通過打掃房前屋后等積了1000多分,到年底兌換了不少“好物”。

小小的積分帶來了治理大效能。鳳凰鎮通過推廣“幸福積分”管理模式,量化政策宣傳、模范鄰裡、清潔家園、村庄建設等具體事務,發動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獲取積分。截至目前,全鎮累計積分23680分,兌換積分281次21785分。

“以服務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模式,實現了“事務”與“實物”等量代換、“積分”與“激勵”有機融合,以小積分撬動了鄉風文明大治理。

“黨建+”加出“乘數效應”

“日子好過了,矛盾就少了”。鳳凰鎮多舉措抓產業發展,提升了村集體造血能力,進一步為鄉村治理賦能。

農村寶媽正在做數據標注。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農村寶媽正在做數據標注。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沒想到,在家門口還能當上‘白領’,熟練后每月能賺近6000元。”4月10日下午,在鳳凰鎮劉家灣村村部二樓,4名女員工正坐在電腦前對停車場各種標識“打標簽”。這是村裡為寶媽們新引進的“人工智能務工項目”——數據標注。

“AI需要大量的人工對原始數據進行前期分類、標記、打框等基礎服務,數據標注屬於勞動密集型崗位,能助力AI訓練快速提升反應速度,相當於給人工智能當‘啟蒙老師’。”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辦公室主任柯黎介紹,為了適應就業新形勢,前不久,該學院發揮專業優勢,利用駐村幫扶機會,將這一就業崗位引進劉家灣村。

劉家灣村男性大多外出打工,賦閑在家的婦女較多。曾在武漢城區做過超市收銀員的李貝貝也是其中之一。為了照顧孩子,三年前她返回家鄉。“看到村委會在微信群裡發布關於數據標注員的招聘公告,時間靈活,按件計費,還能補貼家用。”李貝貝馬上報名,和她一樣最初報名的村民超過50人,村黨支部從中挑選30多人參加培訓,最后確定28人正式上崗,均為年齡在25歲到40歲的農村寶媽。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辦公室捐贈了一批電腦,並舉行技能培訓。培訓班就在村黨群服務中心二樓。

“一天要標注2000多張圖片和視頻。”李貝貝邊對著電腦邊說。記者在現場看到,培訓員工登錄指定后台后,正在對城市停車場內的道路指示標志、泊車位、障礙物等,“打框”並進行標注說明。

“一村接單帶動多村村民參與,‘數據標注’工作室可在農村大量復制,將為農民提供一條新的就業發展路徑。”劉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周德平介紹,村裡已經開始整合空閑場地,擴充新的車間。

“黨建+國企聯村”賦能集體經濟、“黨建+特色產業”賦能高質量發展、“黨建+聯農帶農”賦能農民增收……“黨建+”為鳳凰鎮加出了產業發展新動能。

根據自身資源稟賦,鳳凰鎮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突出特色亮點、創新組織形式。通過“支部+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聯動發展模式,壯大茶旅融合、林下經濟、共享村落、銀發經濟、古法紅糖、有機蔬菜、農事體驗等業態,帶動村民務工1500余人,靈活用工近12000人次,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新洲區鳳凰鎮積極探索超大城市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必答題”。昔日“窮鳳凰”,加速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蝶變。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機器人成交警“新同事”?第十五屆交博會多項“黑科技”產品亮相
  人民網武漢4月24日電 (記者周恬)4月23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道路交通安全產品博覽會(以下簡稱“交博會”)在湖北武漢開幕,“執勤”機器人、無人駕駛電動車、“直流續航”無人機等一大批道路交通安全“尖板眼”產品集中亮相。 身穿戰術防刺服的機器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