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江岸——
文商旅融合賦能 老街區在江岸 “逆生長”

吉慶街夜市。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夜幕降臨,武漢吉慶街的煙火氣騰起熱浪。排檔間食客大快朵頤,轉角處老通城酒樓化身潮流地標,Livehouse裡音浪澎湃,日茶夜酒的店鋪霓虹閃爍,成群的年輕人踩著節奏涌入室內音樂節,在千人共舞的狂歡中釋放激情……游客感慨:“沒想到百年老街裡竟藏著這麼多好玩的地方!”
“五一”假期,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迎來了客流狂潮——近280萬人次紛至沓來,同比增長72%。
亮眼數據背后,是“活力江岸”文旅商協同迸發的超強吸引力:百年老建筑變身網紅打卡地,非遺展演混搭電音派對嗨翻全城,裡份街巷搖身成為創意市集,劇場劇院好戲連台場場爆滿。從老字號美食雲集的煙火商圈,到沉浸式文化體驗的文旅地標,從新潮業態聚集的消費場景,到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街巷,活力江岸正以最鮮活的姿態,讓八方來客感受“老漢口”的新潮脈動。
夜經濟“升維”老碼頭變身跨次元秀場
吉慶街。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上世紀90年代,吉慶街的消夜飲食、娛樂演藝曾紅極一時,后隨著時代變遷一度沒落。
文化符號如何轉化為經濟增長新動能?
吉慶街的答案是:堅持“留改拆建控”並舉,既要保護好、發展好吉慶街非遺資源,又要打造潮流消費“新業態”。
5月1日傍晚,江岸區吉慶街項目三期地塊上,老通城·通城印巷開街,8棟民國風情建筑以“夜潮演出”新姿態亮相。截至目前,項目已入駐MAOLivehouse、跳進染缸、鵝島精釀酒吧等30余家華中首家、武漢首創品牌,涵蓋音樂演出、餐酒吧等多個“新夜態”。其中,MAOLivehouse自3月7日運營以來,已舉辦音樂節、二次元演出等10余場活動,累計接待樂迷超3萬人次。
“8點不到內場已坐滿,170多桌客人還在場外排隊。”4月30日,MAOLivehouse負責人畢波說,“我們對新店的發展很有信心,今年計劃執行各類演出150場至200場,讓更多海內外知名樂手、樂隊點亮老漢口。”
“這裡既有老字號的煙火,又有新潮流的脈動。”湖北美術學院的黃同學第二次專程從江夏來到通城印巷看演出。“項目一期有汪玉霞的糕餅、老萬成的酸梅湯、蔡林記的熱干面、談炎記的水餃等老字號美食,是我帶朋友們假期游覽武漢必來的打卡地。”
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此交匯,這裡成為領略武漢人文風情的最佳窗口。如今,吉慶街改造全面完成,既集聚了武漢蔡林記熱干面、德華樓包子、老通城豆皮等眾多美食,“武漢戲碼頭”“楚劇專場”“百姓大戲台”等活動輪番上演。
保元裡中,沉浸式演出《保元風雲》吸引著游客“打卡”﹔夜幕下的汽笛長鳴,停靠在江灘碼頭的“知音號”准時起航,登上游輪,能夠領略首部漂移式多維沉浸體驗劇的美妙……
當前,江岸區正搶抓武漢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機遇,堅持“政策+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今年以來,組織“新年購 江岸GO”2025新春消費季、“櫻你而來 樂購江岸”漢馬櫻花消費季、“享住江岸”住房消費季、小龍蝦消費季系列重點活動110余場。
同時,依托武漢天地、武漢萬象城、吉慶民俗街等夜間經濟集聚區,鼓勵商家、企業發揮春日文旅活動、賽事引流效應,適當延長營業時間、豐富餐飲娛樂等供給、全面提升服務水平,為來岸市民、游客打造豐富的夜間消費場景。
“舌尖”帶動“腳尖”上百萬人江灘“嘬蝦子”
漢口江灘三陽廣場變成大型“嘬蝦”現場。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攝
逛完黎黃陂路吃吃蝦、江邊吹著江風嘬蝦子聽樂隊……當麻辣鮮香的小龍蝦香氣彌漫在街頭巷尾,一場以“舌尖”帶動“腳尖”的旅游熱潮在江岸區悄然興起。
4月29日,2025武漢“夏日薈聚”促消費活動暨小龍蝦消費季,正式啟幕。漢口江灘三陽廣場作為活動主會場,搖身一變成為熱鬧非凡的小龍蝦歡樂海洋。
數據顯示,在龍蝦消費季的加持下,4月29日至5月5日江灘人流量破102萬,平均每天有近17萬人在這裡大快朵頤,體驗小龍蝦盛宴。
為了讓游客實現“吃蝦自由”,江岸轄區內知名龍蝦餐飲企業也紛紛發力,亮出了奇招,推優惠、搞聯名、出新品,花式待客。肥肥蝦庄、靚靚蒸蝦、巴厘龍蝦等品牌,各自推出肥肥龍蝦季、靚靚蒸蝦夏季狂歡、巴厘龍蝦嘉年華等特色活動,“五一”期間營業額增幅最高達30%,還聯合開展夜游長江等項目,為游客帶來獨特的美食體驗。
除了小龍蝦美食,江岸區還將美食與商圈活動有機結合。組織武漢天地、吉慶街、咸安坊等重點商圈商街開展VR沉浸體驗、高達華中首展、武漢城市微醺節2.0、蝦車巡游等30余場特色市集和展演活動。“五一”期間,武漢天地、吉慶街、潮流盒子﹒武漢X118的客流和營業額均實現大幅增長。商圈的繁榮與小龍蝦消費相互促進,形成了良性循環。游客們在品嘗美味小龍蝦的同時,還能盡情享受購物、娛樂的樂趣,全方位感受江岸區的獨特魅力。
一位來自四川的游客余喻精心規劃了在江岸區的行程:白天漫步武漢天地,打卡華中首展的高達模型,隨后前往咸安坊品嘗特色美食,下午直奔漢口江灘三陽廣場的龍蝦江湖市集,大快朵頤靚靚蒸蝦的招牌清蒸蝦,獨特的秘制蘸料讓她贊不絕口,她還將這條游玩路線分享在小紅書上,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市民王小姐帶著北京朋友前來,感慨道:“以前覺得吃蝦要去大排檔才有氛圍,沒想到江岸區的市集能把煙火氣和精致感融合得如此美妙。”
江岸區此次以小龍蝦為媒,將美食文化與旅游、商業深度融合,不僅為游客帶來了一場味蕾與視覺的雙重盛宴,也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未來,江岸區將繼續深挖小龍蝦美食IP潛力,打造更多特色文旅活動,同時,多方協同,組織商圈商街、重點企業線上線下進行宣傳造勢和讓利促銷,釋放“龍蝦經濟”領域活力,輻射帶動家電家具、新能源汽車等消費再創新高。吸引更多游客用“腳尖”丈量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讓“舌尖經濟”持續綻放光彩。
歷史街區“逆生長”“老房子”變流量密碼
文創餅干銷售火爆。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在咸安坊紅磚石庫門建筑群,新開的餅干專賣店裡人頭攢動,黃鶴樓,巴公房子,古德寺,江漢關,長江大橋,武漢大學等武漢地標建筑都被店家做成了黃油餅干,還有“蒜鳥,麼羊,E鵝”這些大家熟悉的武漢話,也被做成了好吃好看的糖霜餅干,受到游客追捧,銷售火爆。
“作為一家武漢本土甜品店,看到越來越多游客喜歡來這裡旅行,我們不僅自豪,也想讓更多人能帶走一些不一樣的城市伴手禮。”店主周錦介紹,看中了江岸區文旅市場的火爆和人流量,僅咸安坊有7成以上人流都是外地游客,所以選擇把首店開在了在這個又潮、又有歷史的街區。
咸安坊是民國早期裡份建筑群,是漢口最具代表性的高級裡份住宅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石庫門建筑,被專家稱為“裡份建筑博物館”。2024年9月,經過修繕改造的咸安坊煥然一新,每逢周末及節假日,這裡便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往打卡游玩。
這是江岸眾多歷史建筑修繕更新的一個縮影。萬裡茶道上繞不開的巴公房子,如今時尚轉身,成為外地游客的必打卡點之一﹔百年老建筑平和打包廠,“搖身一變”成為多牛世界時尚創意產業園,吸引了一大批文創企業……通過“老房子+”模式,漢口歷史風貌區轉化為數字創意、文化消費新地標。
讓一個個城市地標發揮乘數效應,離不開江岸區依托老街區、老建筑的天然優勢,一方面持續做好保護、利用、傳承,對老建筑“修舊如舊”,力求復原百年前建筑外觀原貌﹔另一方面,實現文化旅游與數字創意交互融合,交融催生“文旅+”街區新業態,這些銘刻著文化交融軌跡的特色街區,如今也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絕佳載體。
紅色地標“出圈”從歷史符號到青春共鳴地
在江岸區長春街57號,一棟四層青灰小樓靜立於鬧市。1937年至1938年,這棟樓曾是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的核心,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南方的重要指揮樞紐。現今,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內復原陳列了當年的辦公室和住房,董必武的毛背心、周恩來的毛毯……這些質朴的物件,無聲講述著當年共產黨人的艱苦歲月。
學生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內參觀學習。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五一”假期期間,從山東遠道而來的張衛,來武漢旅游第一站就選擇了黎黃陂路歷史文化街區。“這兒聚集了豐富的紅色文化場館,在這裡‘CityWalk’(城市漫步)能感受到現代與歷史的對話。”
黎黃陂路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是一座活化的“街頭博物館”,成為武漢旅游熱門目的地之一。
紅色場館,靠什麼越來越吸引年輕人?
從張衛和朋友的旅行照片中可窺見一斑:一大早他們先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體驗了“VR沉浸式體驗區”,觀看深度還原了的“八七會議”會場﹔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陳設的“時代相館”裡,他和同學在郵局裡拍了張“明信片”,坐在復原的革命場景裡,拍了張“工作照”﹔中途還在網紅打卡地——巴公房子前拍照留念……
當紅色文化從“教科書”走進“生活場”,當革命精神借力科技與創意轉化為情感體驗,讓紅色場館越來越“圈粉”年輕人。
與此同時,江岸區充分發揮轄區內藝術場館、紅色文化舊址、城市規劃展館等校外實踐教學資源的作用,自去年起,策劃“江岸之光﹒行走課堂”青少年思政實踐活動,將課堂從校內延伸至社會,促進紅色教育深入實踐,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紅色場館。
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來自江岸區的中小學生們出演紅色歷史情景劇,化身“革命青年”,穿越時空感悟革命精神。這樣的情境式體驗、沉浸式參與、故事式分享,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了他們的共鳴與向往,促使他們自主發現光、追逐光,並將其內化為個人成長的內心力量。
讓紅色旅游發揮乘數效應,離不開各方協力。作為武漢市現存文物保護建筑、優秀歷史建筑保留最為完好、最為集中的區域,近年來,江岸區高標准推進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改造提升,加強對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性修復與活化利用,堅持“保護與傳承並重、改造與提升並舉”的原則,通過“留改拆增”擴展發展空間,分級分類分批次實施歷史建筑修繕,以點帶面推進歷史風貌區有機更新,做到應保盡保。
行走在武漢市江岸區的“24小時”,老城區的紅磚灰瓦與年輕態的潮流經濟碰撞,歷史建筑的沉默磚石與創新消費的聲浪共振,無不彰顯著“老漢口”的人文魅力、“新江岸”的發展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做好“青山綠水汽車城”三篇文章 依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加速重構新的發展模式與增長動力
- 5月7日至8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殿勛到十堰市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做好“青山、綠水、汽車城”三篇大文章,堅持依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速重構新的發展模式和增長動力,努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東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李殿勛深入車間察看,與企業負責人交流工業母機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強調要立足我省科教、產業優勢,通過完善產業支持政策、設立專項投資基金、搭建研發共享平台、組建產學研金協同創新聯盟等舉措,更大力度推動高端裝備產業發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