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基於文化主體性的中國自主教材體系

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在中國自主教材體系建設中,要充分彰顯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文化主體性。
教材建設關乎文化主體性
教材建設的定位和基本遵循凸顯維護文化主體性的重要性。教材是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教材建設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文化主體性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自覺意識和進行文化創新創造的主動精神。教材建設“一堅持五體現”基本遵循的相關內容,皆是維護文化主體性的關鍵要素。教材作為重要的文化與意識形態載體,突出體現了其所承載的文化主體性特征。通過加強教材建設,以教材中蘊含的政治理念、價值導向、思想觀點、文化意蘊等,深入開展學科知識體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堅定文化自信、切實維護文化主體性的重要一招。
教材體系的本質屬性決定其居於維護文化主體性的前沿陣地。中國特色的教材體系是知識傳播體系和價值觀念體系的融合體,承擔著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重要功能,立德樹人是其根本目標。不論是自然科學類教材,還是哲學社會科學類教材,不僅是學術知識的直接記錄者,也是文化文明的傳播者。自然科學類教材也應站穩中國立場,展現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科技成果予以充分肯定。教材體系處於維護文化主體性的前沿陣地,必須切實抓緊抓好,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兼收並蓄、博採眾長,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打造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點、世界領先的一流教材。
文化主體性視角下高校教材建設的重點內容
在高校教材建設過程中,要運用好“兩個結合”,堅持科學性與價值性相統一,積極應對風險挑戰,以高質量的教材建設進一步鞏固我們的文化主體性。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高校教材建設要堅持守正創新,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將黨的創新理論及時融入貫通。
培根鑄魂,積極傳揚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在教材建設中,增強文化主體性,堅守中華文化的根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高校教材體系要積極回應這一要求,深入探究、傳播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既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映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底蘊、價值觀念,也要大力弘揚中國精神,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積極反映當代中國的精神風貌和實踐成果。
啟智增慧,科學融通知識傳播和價值觀念體系。我們需“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一方面,教材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鑄魂工程﹔另一方面,教材也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具有啟智增慧的重要功能。在教材建設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中,要將知識傳播體系和價值觀念體系融為一體,吸收借鑒一切有益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增強科學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智慧,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
深入推進高校教材建設,加快構建中國自主教材體系
當前,要遵循教材建設的客觀規律,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主體性,從教材建設的全過程、全鏈條、全環節著力,加快構建中國自主教材體系。
夯實教材體系的理論根基。善用“大思政課”,推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協同配合,加強實踐教學教材體系建設。以高質量的教材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構建優秀教材的產出機制。教材質量關涉育人質量和效果。要把握教材建設規律,多出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精品教材,構建優秀教材的產出機制。首先,要同步推進、同步謀劃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規劃,以高水平的學科建設推進高質量的教材建設。其次,要加強教材研究,依托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聚焦教材建設基礎理論和重大實踐問題,為教材建設、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論支持和智力支撐。再次,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匯聚人才隊伍,加強重點攻關,在重點學科領域催生原創性教材,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完善教材建設的審核機制。要加強教材建設政治把關,提高審核把關的專業水准。要始終堅持教材建設中政治標准與學術標准的統一,將教材建設審核把關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過程,落實到教材工作的全鏈條和全環節。要堅持高校黨委對教材工作的全面領導,強化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風險意識。要健全教材編寫、選用校院兩級審核制度,完善高校教材工作責任追究機制,加大違法違規教材的追責問責力度。
構筑教材建設的保障體系。教材建設必須著眼於“常”和“長”,真正構筑起教材建設的保障體系。這一保障體系,涵蓋管理、政策、經費、考評、督導等多個層面。最為關鍵的,要以激勵為主賦能教材建設,激發高校教師在教材編研方面的內生動力。要強化政府統籌管理,發揮多方參與機制,整合更多資源和要素,形成教材建設的合力。要定期開展優秀教材評選,組織教材編研培訓。要將教材建建設成效與“雙一流”建設、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等挂鉤,提高教材建設的剛性約束力。
(作者單位: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研究)、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