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探訪長江江豚繁育研究基地 守護“微笑天使”

2025年05月18日08:45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武漢5月18日電 (記者張沛)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17日,記者來到位於湖北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探訪科研人員如何留住長江的“微笑”。

長江江豚因其外形憨態可掬、嘴角微微上揚而被稱為“微笑天使”。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長江江豚因其外形憨態可掬、嘴角微微上揚而被稱為“微笑天使”。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和鯨豚繁殖研究保護於一體的綜合性基地。館內,十幾頭被譽為“微笑天使”的長江江豚在水中暢游,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和家長們直呼“太可愛了”。

長江江豚在水中暢游。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長江江豚在水中暢游。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長江江豚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郝玉江介紹,白鱀豚館目前生活著12頭長江江豚,其中5頭是在人工環境下成功繁育的,裡面包括3頭“二代”江豚。

長江江豚在水中暢游。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長江江豚在水中暢游。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於1996年開始嘗試長江江豚的人工飼養。郝玉江表示,第一個難點是在人工環境下如何創造能讓鯨類適應的環境。他們利用新館的條件,結合對江豚物種的理解,在水質、社群結構、營養等方面創造合適條件,確保江豚在人工環境下能正常生活。

第二個難點是繁殖問題。經過多年摸索,2005年,第一頭在人工環境下成功繁育的長江江豚“淘淘”順利出生並成活。“這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郝玉江興奮地說。

為了讓江豚能進行“二代”繁育,科研人員在“淘淘”成長過程中監測其身體、性腺發育及激素水平等,均為正常。在其性成熟后,嘗試創造條件讓其繁育下一代,目前已有3頭“二代”江豚,明年可能還會有一頭出生。

小朋友和家長近距離觀賞江豚。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小朋友和家長近距離觀賞江豚。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除了人工繁育的研究,我國建有8個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構建了多個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種群。農業農村部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歷史性止跌回升。

長江江豚是長江中的旗艦物種,其種群狀況直接反映了長江生態環境的健康狀況。對此,郝玉江感受頗深:“長江‘十年禁漁’,對長江生態環境的修復起到了重要作用,長江江豚的自然種群呈現恢復狀態。”

江豚躍出水面。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江豚躍出水面。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從事長江江豚研究保護20多年的郝玉江,見証了多頭江豚的誕生,也經歷過剛出生江豚未能存活的情況。“一方面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自豪感,為物種的壯大發揮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遇到難過的事時,也要提醒自己科研工作更加需要理性、冷靜。”

(責編:郭婷婷、榮先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