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志願者,新時代的“俠之大者”

曾茜梓 李鳳蘭
2025年05月19日10:35 |
小字號

在浙江杭州,有一群特殊的“女俠”——她們身穿紅馬甲,臂挂紅袖章,問家長裡短,護鄰裡平安,被親切地稱為“武林大媽”。她們以志願服務的“柔情”練就新時代的“俠骨”,尋常巷陌就是她們的快意江湖。

在中華文明的浩瀚長河中,“俠”是一個永恆的精神符號。從司馬遷筆下的游俠列傳,到金庸小說中的江湖俠客,從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到岳飛“精忠報國”的赤誠,從秋瑾“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豪邁,到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執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始終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今天,在新時代的坐標下,志願者群體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他們以舍己為人的勇氣、櫛風沐雨的奉獻、持之以恆的傳承,奮力書寫著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以勇氣為劍,舍己為人弘揚社會正氣。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的韓靖是武漢市硚口區交通大隊的一名輔警,在部隊服役的兩年中,他練就了過硬的身體素質和救援技能。當看到輕生女子跳進漢江,他毫不猶豫躍入水中,與熱心群眾一起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當看到家長抱著昏迷不醒、渾身抽搐的孩子向他痛哭求助時,他接過孩子3分鐘內狂奔500米沖向醫院急診室,贏得了搶救生命的寶貴時間。這名普通輔警憑凡人之軀,以無私之心,救人於危難急險之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俠義精神。近年來,全國各地涌現出一大批見義勇為的志願者典型,危難之際,他們用一往無前的果敢弘揚了社會正氣,生死關頭,他們用舍己為人的抉擇詮釋著人間大愛。在平凡日子裡,他們用不平凡的英雄壯舉定格人性的光輝瞬間,匯聚成社會正能量的洪流,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感受到溫暖與力量。

以奉獻為盾,櫛風沐雨守護人間至暖。今年3月5日是第六十二個學雷鋒紀念日,60多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持續深入開展,廣大志願者各展所長、各盡所能,用平凡的力量點亮了城市的文明之光。“武林大媽”最初由杭州市拱墅區武林街道18名熱心公益的退休人員組成,發展至今已有33.2萬余人,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雖然稱不上“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是這群大媽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絕學”。她們是社區的“眼睛”,巡邏值守,守護一方平安﹔她們是鄰裡的“貼心人”,調解矛盾,化解糾紛﹔她們是城市的“美容師”,清理垃圾,維護環境整潔。經過多年發展,“武林大媽”已成為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是杭州乃至全省志願服務的金字招牌。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像“武林大媽”這樣的志願服務隊伍還有很多,他們在奉獻中不辭平凡、不計得失,用細微的善舉服務社會,志願精神成為時代新風。

以傳承為舟,持之以恆接續愛與希望。2024年8月27日,華中農業大學迎來了一位特別的新生——來自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的彝族女孩龍海芬。她是本禹志願服務隊貴州支教地23年來第一個考上華農的學生。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本禹志願服務隊隊員們奔赴偏遠地區支教,接力奉獻青春力量。志願者通過知識講授幫助孩子學文化懂知識,助力音體美等課程幫助孩子實現全面發展。他們實施“留守兒童城市體驗行”項目,開闊學生視野,豐富成長體驗﹔聯系愛心資金成立“水滴助學金”,幫助家庭貧困的學生渡過難關。他們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愛與希望的播種者。除了教學,志願者們還利用專業知識,幫助當地村民推廣農業技術,改善生活條件。他們的堅守讓大山裡的孩子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也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從一個人的善行義舉,到一群人的身先士卒,越來越多的人在本禹志願服務隊精神的感召和影響下,投身公益、服務社會,愛與希望的故事仍在書寫延續。

在脫貧攻堅戰場,在重大自然災害一線,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在默默無聞的幕后……志願者們以勇氣為劍,以奉獻為盾,以傳承為舟,在平凡中書寫偉大,在堅守中傳遞希望。他們以赤子之心守護著社會的溫暖與希望,也感召、帶動更多人加入志願服務隊伍,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俠之大者”的責任擔當,讓志願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作者分別為:高校青年志願服務研究中心秘書處成員,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高校青年志願服務研究中心主任,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是個有良心的中國人,就應該站出來”(時空對話)
  李金水敬禮。李金水所獲的紀念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