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灘坪模式”激活鄉村振興密碼

2025年06月01日08:45 |
小字號

“帶動村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我們村有妙招!”近日,面對筆者的提問,湖北省興山縣灘坪村駐村第一書記馬海彥言語間透著自信。眼下,走進灘坪村村容整潔、產業興旺、鄉風文明,他們村激活鄉村振興的密碼是什麼呢?

產業先行,喚醒“沉睡資源”

灘坪村屬典型的高山村落,209國道穿村而過,土地資源稀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近年來,村裡的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產業發展面臨困難。2023年來,興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聯合宜昌市政府駐攤平村幫扶工作隊,在村裡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治理,集中流轉農田200多畝,引入市場主體,發展產業大戶3家。

土地流轉后連片種植煙葉

土地流轉后連片種植煙葉

“今年我承包土地150畝,主要用於種植煙葉,預計收入60萬元以上,商品化育苗收入10萬元,刨去種植成本和分紅,淨收入大概30萬元吧!”興山縣花雨生態農業旅游開發公司負責人陳勇介紹。作為灘坪村首批引入的種植主體,提起土地流轉,他連連稱贊。

以外,全村穩步推進新老茶園連片開發,發展茶園600多畝。同時,嘗試推廣脆李種植,讓61戶182位村民直接受益,還為鄉親們提供了就業崗位,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村民劉傳福將自家田地流轉出去,獲得了3000多元的租金收入,他還就近在種植基地務工,好日子就在眼前。如今,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后,實現了多方受益。

四方共建,筑牢“基建堡壘”

灘坪村煙葉育苗烘烤基地

灘坪村煙葉育苗烘烤基地

發展煙葉產業離不開育苗、烘烤等基礎設施。為有效化解設施建設難題,興山縣局(營銷部)創新提出了“四方共建”模式,聯合地方政府、幫扶單位、煙草部門、村集體四方力量,整合資源資金,共商共建。

2024年,在“四方共建”模式下,政府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落實烤房建設補貼﹔幫扶單位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助力產業發展﹔村集體積極協調建設用地,負責項目實施﹔煙草部門提供專業設備和技術指導。

在共同努力下,灘坪村新建育苗棚24個、密集式烤房10間、標准化分級點4間及倉儲庫房。2025年,育苗棚共為南陽煙區提供優質煙苗,移栽面積2350畝,贏得了煙農的認可。

糧煙協同,培育“增收引擎”

2024年7月的煙田裡套種紅薯

2024年7月的煙田裡套種紅薯

有了土地和基礎設施的支撐,興山縣局在灘坪村積極推廣“N+煙葉”生產模式,將煙葉、茶葉作為發展的重點產業,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產出率?灘坪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走進田間,一種將花生與煙葉套種的模式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種套種方式充分利用了空間資源,煙葉植株較高喜充足光照,而花生可以生長在行間形成立體結構,充分利用了光照資源。同時花生作為豆科作物還可通過固氮作用,增加土壤氮含量,有利於煙葉生長。此外,村裡積極推廣紅薯、油葵與煙葉套種模式,既改善土壤結構,又增加煙農收入。

灘坪村的大棚綜合利用也別具特色。將空閑期的大棚,安排種植西瓜、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充分利用時間差,讓土地全年高效運轉,不同季節均有作物產出,實現一地多收、一棚多用。土地套種和大棚綜合利用可為村民增收10多萬元。

從土地流轉整合資源,到四方共建夯實基建,再到綜合利用多元增收,興山縣局以土地為 “棋眼”、以基建為 “基石”、以創新為 “引擎”,用“灘坪模式”激活鄉村振興密碼。(文/圖 高卿華 廖勝平)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夜幕下的海岸為何會出現“藍眼淚”?(自然講堂)
  夜幕下的海岸,海浪輕拍沙灘,泛起一道道幽藍熒光,仿佛大海流出的眼淚,人們賦予了它一個美麗的名字——“藍眼淚”。近期,我國多地沿海出現“藍眼淚”奇觀,吸引無數游客慕名前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