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黃岡:聚焦創新與質量 打造三維新模式

2025年06月26日15:44 |
小字號

六月的紅安,層巒疊翠,生機勃發。本就承載著厚重革命歷史的土地上,迎來了一場聚焦創新驅動與質量強企的思想碰撞與實踐探索。

活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桎梏,創新構建“實地看、集中學、共同研”三維一體的沉浸式學習體系,引導學員在深度體驗與碰撞交流中,共同解碼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

實地看,觸摸創新“脈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訓穿越時空,在紅安卷煙廠的現代化車間內找到鮮活的注腳。

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嚴謹規范的作業流程,無處不在的精益管理細節,無聲訴說著卓越的追求。空氣中彌漫著專注的分子,耳畔縈繞著機器低沉的韻律,仿佛每一絲震顫都在講述著效率與創新的故事。學員們不由自主地放緩腳步,目光被這工業藝術的交響深深吸引。

培訓學員參觀卷煙廠。費碩文攝

培訓學員參觀卷煙廠。費碩文攝

“原先這個環節存在效率瓶頸,經過小組反復攻關,通過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工裝優化,不僅解決了卡點,每年還為企業節約大量成本。”實實在在的數據、觸手可及的案例,讓學員們頻頻點頭,眼神中充滿了贊嘆與思索。他們或俯身仔細觀察設備細節,或舉起手機記錄關鍵流程,或圍攏在一起低聲交流心得。

卷煙廠技術人員開展介紹。費碩文攝

卷煙廠技術人員開展介紹。費碩文攝

這場身臨其境的“活課堂”,讓學員們真切看到了科技創新如何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看到了精細化管理如何在每一個環節落地生根。

集中學,解碼創新精髓

卷煙廠經驗豐富的創新老師,為學員們開啟了更深層次的“頭腦風暴”。課程沒有停留在抽象概念的闡述,而是將創新戰略拆解為清晰可循、便於操作的方法論。

“如何精准識別有價值的創新點?”

“如何運用數字化、智能化工具賦能質量管理,提升效能?”

一個個直擊要害的問題接連拋出。課程老師·結合政策解讀、前沿趨勢與豐富案例,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為學員們勾勒出清晰的創新管理路徑圖。

學員們聆聽創新課程知識。費碩文攝

學員們聆聽創新課程知識。費碩文攝

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不再是單向灌輸的模式,演變為雙向乃至多向的互動交流。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更有效地篩選和聚焦核心創新項目?”學員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爭相提問。思想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持續迸發,為解碼創新管理的路徑提供多維視角與豐富啟迪。

共同研,實戰淬煉課題

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解決實際問題。培訓的最后環節,正是最具“實戰”色彩的QC課題集中“會診”。學員們不再是單純的聽眾,而是帶著各自單位正在攻關的、或面臨瓶頸的QC課題走上台前。

在前期“實地看”獲得啟示、“集中學”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學員們分組展開深入研討。每個課題都像一塊待雕琢的璞玉,由老師針對各單位在研的課題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幫助學員們梳理課題思路,解決技術難題,優化研究方案。

學員開展互動交流。費碩文攝

學員開展互動交流。費碩文攝

“提出的對策是否真正形成了閉環?實施路徑是否清晰可行?”

“預期效果的評估指標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能充分體現改進價值?”

通過培訓,學員們開闊了視野,學習到了先進的創新管理經驗,對創新驅動戰略和質量強企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僅掌握了推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深入開展的理論知識,更通過實地觀摩和實踐指導,學會了具體的實操方法。

下一步,將重點聚焦於引導和支持QC小組活動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鼓勵立足崗位,圍繞提質、降本、增效、安全、環保等核心目標,持續開展“小、實、活、新”的質量改進與創新活動。(陳海濤、費碩文)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