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行進中國丨一株水草的“點金術”

人民網“行進中國”湖北調研採訪團
2025年06月27日08:21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清晨,梁子湖霧氣氤氳。66歲的老漁民余啟銀劃著小船駛入湖心,彎腰撈起一簇翠綠的狐尾藻,臉上漾開笑容:“現在湖裡的水草,比我年輕時養的魚還金貴哩!”

俯瞰梁子島。人民網記者 周倩文攝

俯瞰梁子島。人民網記者 周倩文攝

眼前碧波萬頃、水草搖曳的景色,讓人很難想象十余年前這裡曾圍網密布。作為湖北的“掌上明珠”,面積達370平方公裡的梁子湖,正經歷一場“以草淨水、點草成金”的綠色變革。

余啟銀,正是這場變革的親歷者與受益者。世代以湖為生的余啟銀,清晰記得2018年冬天的抉擇。響應政府生態保護號召,他親手拆除了自家30畝養魚圍網。“看著空蕩蕩的湖面,心裡發慌,不養魚,我們吃啥?”這不僅是余啟銀的疑問,更是當時眾多漁民面臨的現實困境。

轉機出現在2021年。鄂州市梁子湖區試點啟動“以草淨水”工程,推廣水草種植技術,引導漁民轉型。“專家說像苦草這樣的沉水植物是‘水下清道夫’,不僅能吸磷淨水,還能賣錢,我第一個報了名!”余啟銀的積極性被點燃。

湖水清澈見底,蓮花隨風飄曳。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湖水清澈見底,蓮花隨風飄曳。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如今,余啟銀像照看孩子般管護“水下農場”。陽光穿透清澈的湖水,照亮隨波舞動的苦草叢林,他驕傲地說:“水質清了,夏天都能看清湖底的水草在跳舞!”

數據印証著余啟銀的感受:近兩年來,梁子湖鄂州水域水質穩定在Ⅲ類。最新監測顯示,今年1月至5月,水質持續向好,總磷濃度降至0.0415mg/L,較去年同期下降7.3%。

村民正在管護水草。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村民正在管護水草。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生態修復的成效,催生出“水草+”新產業,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2024年初,湖北水草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在當地建設600畝水草種植示范基地。該公司負責人喻建齊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常用的沉水水草,如狐尾藻、苦草,市場價約2000元/噸,畝均種植成本約3000元,年養護成本低於500元,畝產可達4噸左右,每畝可賺約4500元,經濟效益顯著。

在梁子湖區沼山鎮東井外圩,近8000畝曾因養殖污染的水體已變身水草生態濕地。周邊村民如沙灣村的劉紅喜,將魚塘流轉給基地后,從養魚戶轉為水草管理員。“以前養魚收入不穩還污染水,現在收租金、領工資,收入翻番!”

在磨刀磯生態基地,養殖戶陳瑞生欣喜地展示著他的“蟹草共生”塘。“看,螃蟹在草裡捉迷藏呢!”水草為螃蟹提供蔭蔽和脫殼場所,螃蟹排泄物成為天然肥料,形成良性循環,螃蟹品質提升帶動價格翻倍。2025年3月,磨刀磯3000畝示范基地投放百萬蟹苗,“水草+螃蟹”模式讓養殖戶收入大增。

總面積約8000畝的梁子湖區水草產業基地裡,“水草+”還在延伸。

“水草+研學”,讓梁子湖水生植物科普基地成為周邊地區中小學生研學的目的地,孩子們把水草制成標本,驚呼“原來苦草是水下氧氣工廠”。

梁子湖水生植物科普基地的觀光游船。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梁子湖水生植物科普基地的觀光游船。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水草+文旅”也逐漸興起。隨著水質和周邊環境的美化,梁子湖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民宿等產業。一株水草,讓梁子湖人吃上了現代農業飯,更吃上了“生態飯”“旅游飯”。

在梁子湖銅鐵海景區,村灣改造成了山水相依的田園景區。農家樂、採摘園多種休閑場景在環湖綠道沿線遍地開花,帶動了5000多名周邊農民就業。

去年,梁子湖環湖綠道入選2024“中國騎行地圖”百條精品騎行路線,榮獲湖北省最美賽道獎,成為騎行愛好者的“樂園”。近3年,梁子湖半程馬拉鬆賽等賽事連續舉辦,2024年全區接待旅游者348.37萬人次,同比增長15.5%,實現旅游總收入17.83億元,同比增長28.6%。

余啟銀望著遠處新落成的磨刀嘰濕地公園,感慨三代生計變遷:“爺爺輩捕魚,我種草,孫子輩都開始學生態旅游管理了!”

“我們將繼續深入發展‘水草+’產業,不斷延伸水草產業鏈條,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生態‘高顏值’變經濟‘高價值’。”梁子湖區梁子鎮黨委書記劉峰說。

梁子島風景。人民網記者 王曉嘯攝

梁子島風景。人民網記者 周倩文攝

從“以漁為生”到“以草興業”,梁子湖的變遷不僅是一汪碧水的重生,更是一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每一株水草都講述著荊楚大地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張峰 榮先明 周雯 郭婷婷 周倩文 周恬)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周雯、榮先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