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原料從隔壁“流”過來

正午陽光洒在江漢平原腹地,湖北省潛江市江漢鹽化工業園內,縱橫交錯的管道反射出耀眼光芒。順著長飛潛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景飛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根直徑約30厘米的管道從隔壁江漢油田鹽化工廠區延伸過來,徑直接入車間原料倉。
“這裡面流淌的就是氫氣。”程景飛向記者介紹,“以前運輸氫氣,一年要跑一千多趟危化品車,成本高、風險大。現在原料直接從隔壁‘流’過來,省下一筆不菲的運輸費。”
江漢油田鹽化工中央控制室。人民網記者 張雋攝
在江漢油田鹽化工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跳動的綠色曲線格外醒目。市場營銷部主任朱振杰指著曲線末端說:“這是今天的氫氣利用率,接近100%,放在十年前,這些氫氣都是白白燒掉,誰能想到現在變廢為寶了!”
江漢油田鹽化工從地下抽取鹽鹵水,在生產精制鹽和食用鹽的同時,通過電解鹽水衍生出氯氣、燒鹼、氫氣等鹽化工副產品。隨著生產裝置規模不斷擴大,氯鹼裝置年產量已經達到22萬噸,氫氣年產量達到5000噸。
朱振杰感嘆:“氫氣作為危險化學品,運輸量和運輸半徑受到很大限制,以前除了一小部分氫氣通過壓縮進鋼瓶外銷以外,大部分則被直接排空,資源浪費嚴重。”
如何將“廢氣”變成“綠色財富”?江漢鹽化工業園的循環經濟給出了答案。
作為生產光纖預制棒不可缺少的原料,江漢油田鹽化工的副產品氫氣一眼被長飛公司看中。經過考察,長飛公司2016年選擇落戶潛江。
長飛潛江工廠裡展示的光纖預制棒。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資源循環利用優勢,是吸引我們入駐的關鍵。”程景飛直言,通過園區建設的綜合管廊運輸氫氣,不僅供應穩定,減少長途運輸風險,還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生產過程中,長飛公司產生的高含鹽廢水,送至江漢油田鹽化工進行廢水處理,達到使用標准后用於鹽鹵水開採,既解決了工業園內企業的廢水處理難題,又減少了新鮮水的使用量。
同時,長飛公司的廢液稀鹽酸被江漢油田鹽化工通過管線回收,與漂粉精裝置副產液反應生成商品氯氣。曾經“令人頭疼”的副產品,如今都找到了歸宿,成為園區循環經濟鏈條的一環。
江漢鹽化工業園內縱橫交錯的管道。人民網記者 王曉嘯攝
“園區內企業產品互相配套,資源利用率高達85%,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了20%。”園區相關負責人指著一張循環利用表介紹,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邊角料”,在巧妙設計下,不僅大幅降低了企業的原料成本,還形成了一套環環相扣、緊密協同的生產鏈條。
在孚諾林新材料的生產線上,氯氣“蛻變”為鋰電池隔膜材料PVDF﹔晶瑞微電子將硫酸、鹽酸轉化為光刻膠清洗液原料,憑借園區穩定蒸汽供應,還研發出芯片級高純雙氧水,打破國外壟斷﹔京科控股則把工業鹽轉化為電子級化學品……隨著循環經濟產業鏈不斷完善,園區陸續引入17家光電材料、濕電子化學品、光刻膠、電子特氣等生產企業。
得益於上下游企業間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園區創造出多項行業紀錄:全球最大的光纖預制棒單體工廠、全國最完整的電子化學品產業鏈、業內最高的氯氣資源利用率(98.5%)。2024年,園區循環經濟產值實現跨越式增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7.3%。
當“原料”與“產品”在產業鏈上實現共振,循環經濟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金鑰匙,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便有了最生動的注腳。(張峰 榮先明 周雯 張雋 張沛 王郭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防汛救災,基層干部工作參考
- 近日華東、華北、東北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東等地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扎實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各項工作,全力搜救失聯被困人員,果斷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當前正處在“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落實落細各項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在總結典型案例與地方實踐基礎上,綜合媒體專業報道、專家意見建議等權威觀點,系統性梳理防災救災工作清單和應急物資配置清單,作為速查手冊供各地干部在落實汛前防范、汛中響應、災后恢復等工作中參考使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