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鄉村全面振興要走融合發展之路

阮一帆 郁思奇
2025年08月13日10:33 |
小字號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抓手。當前,城鄉發展失衡集中體現在城鄉現代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法治建設等多個方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其核心在於促進城鄉協同共生。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旨在通過產業互促、要素互通、服務共享,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最終實現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目標。

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立足糧食安全保障,提升農業產業價值鏈與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業產業價值鏈可以重點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壯大農業高附加值產業鏈,做優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物流倉儲業、鄉村旅游等,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升農業效益,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和鄉村穩定發展。二是走適度規模農業現代化之路。為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需根據不同類型的產業和農戶特征,完善多種組織形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同時,應採用內涵式發展方式,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城市與鄉村融合發展。構建“以城帶鄉”利益共同體,因地制宜選擇鄉村發展模式。城市無論是作為鄉村生產要素的供給端,還是農產品銷售的需求端,都發揮著極強的推動作用。城鄉之間真正需要的是良性資本循環和人口回流。因此,要推動鄉村振興,關鍵在於調動城市充裕的人才、資本、技術來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推動人才、技術等要素規范有序向鄉村流動,構建“以城帶鄉”利益共同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要制訂“自下而上”發展戰略,調動地方積極性,充分利用地方智慧。同時因地制宜選擇鄉村發展模式,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市鎮發展規劃和組建地方行動小組,並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特色優質農業、休閑創意農業、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等,以實現“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乃至“一村多品”“一鄉多業”的特色產品或產業發展優勢。通過延伸特色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促進本地化生產、銷售和再投資,實現農業效益、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

鄉村振興政策體系的融合發展。健全的制度體系是鄉村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立法來保障農村經濟的發展,以法律形式規定對鄉村的補貼制度和信貸支持體系。從全局角度加快農業法制建設,制定完善的鄉村振興頂層規劃,以確保財政補貼資金的常態化和可持續性。此外,為解決城鄉二元體制格局,應適度對鄉村進行制度資源傾斜。首先要加快補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提升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基礎保障。同時,完善農村產權保護的交易機制和資源集中激勵措施,以財政補貼和信貸等金融政策工具支持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扶持鄉村發展,為農產品銷售“兜底”。此外,為更好地保護農民的收益,還應將傳統農業保險政策與區域覆蓋原則相結合,推出基於縣級平均產量或收入的新型保險產品﹔逐步擴大農業產品保險類型的范圍,覆蓋家畜、生物能源及特殊作物等方面,促進農業的全面發展。

【作者分別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責編:周倩文、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看展覽、學藝術,充實多彩過暑假(文化中國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北京部分高校博物館歡迎中小學生來“探寶”—— 大學裡逛博物館 本報記者 黃 超 這個暑假,位於北京海澱區的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博物館有點“熱”。 “這個鼎的三足造型像什麼?像不像穿著高跟鞋的胖娃娃?”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研究生、志願講解員邢雯把小觀眾們帶到西周利鼎的展櫃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