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議丨把湖北陽新建成更具活力的“健康之城”

人民網武漢8月22日電 (記者周恬)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全民健身成為提升幸福感、增強凝聚力的重要途徑。日前,湖北陽新網民通過人民網“人民建議”建言,呼吁將家鄉建成更具活力的“健康之城”。收到留言后,陽新縣文旅局進行專題研究給出了詳細回復。
網民留言截圖
“我縣體育設施數量不足、分布不均、老舊破損,部分群眾參與健身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專業指導不足、組織化程度低制約了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針對這些現狀,網民從4個方面提出建議:科學布局健身場地,按照人口密度和實際需求,布局健身場地,重點向老舊小區、農村地區傾斜,實現“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豐富設施類型,因地制宜建設門球場、乒乓球台等多樣化設施,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同時開放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運動健身場館,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宣傳推廣,普及健身知識,舉辦特色賽事,評選“示范社區”“健身達人”等激發民眾參與熱情﹔健全服務體系,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扶持體育社會組織規范發展,提升活動組織專業化水平。
湖北省陽新縣文旅局回復截圖
陽新縣文旅局回復表示,截至2024年底,該縣已建成1個200萬元體育公園、5個100萬元全民健身中心、24個20萬元和美鄉村健身廣場,全縣體育場地總面積250.30萬平方米,人均2.48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中心縣城“15分鐘健身圈”。3.5億元、260畝的縣體育公園正在建設,將成為該縣體育地標。陽新縣年均爭取省市項目200萬元、利用體彩公益金150萬元支持基層場館,同時推進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對社會公眾“應開盡開”。
在基礎設施管理上,該縣制定《陽新縣全民健身管理辦法》《陽新縣全民健身器材發放方案》,明確鄉鎮(街道)屬地管理責任,通過“縣—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三級管理報送機制,確保器材定點捐贈,所贈及所需,以及破損器材及時發現、及時報送、及時維護。
宣傳上,依托融媒體中心、“雲上陽新”推送健身內容,打造龍舟公開賽、槳板賽、越野賽等品牌賽事,拓展“體育+”融合發展﹔推進體育社團規范管理,實施“模范協會”評審,深化體教融合,在多個學校建成摔跤、柔道項目訓練基地。
服務方面,聯合協會舉辦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開通線上申請渠道,2025年計劃培訓1000名,並組建“全民健身服務團”定期開展志願服務﹔定期召開體育組織會議,推動活動專業化。
近年來,湖北積極推進全民健身事業全面發展,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成健身步道超2萬公裡,社會足球場超千片,“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截至目前,湖北人均體育場地達3.19平方米,位居中部地區前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