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鄂陝明珠展新顏

2025年10月16日09:06 |
小字號

金秋時節,走進湖北省竹山縣竹坪鄉,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動靜交織的奮進畫卷。遠處,是層林盡染的如畫秋色﹔近處,是集鎮上空回蕩的機器轟鳴。曾經坑窪不平的水泥路,已被平整如鏡的黑色瀝青路取代﹔昔日困擾居民的污水難題,也隨著一道道深埋地下的管網成為歷史。今年以來,竹坪鄉緊扣“服務支點建設”主線,以集鎮建設為支點,撬動人居環境提質、公共服務增效、特色產業賦能。如今,一場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特色發展為內核的集鎮蝶變正在悄然發生。

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錨定目標抓項目,強基固本促發展。竹坪鄉地處竹山縣西大門,屬兩省三縣五鄉鎮結合部,是典型的邊貿口子鄉,享有“鄂陝明珠”的美譽。作為交通要道,長期以來道路破損嚴重,集鎮建設相對滯后,“臟亂差”問題突出。為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改善出行條件,竹坪鄉精心組織規劃,決定對轄區集鎮主干道路進行升級改造。此次改造全面覆蓋從集鎮入口至竹坪小學橋頭的主干道,以及健康路、光明路、幼兒園周邊三條輔路,完成雨污分流、弱電入地、自來水管道更新、人行道彩磚與路緣石鋪設、路面“黑化”以及人行道綠化等核心工程。不斷推動鄉村路面“白改黑”、綠化亮化改造等建設,持續提高鄉村“顏值”,讓鄉村既有“面子”又有“裡子”。“以前的集鎮道路坑坑窪窪,沒有畫交通標志線,大家停車也是雜亂無章,人行道上的石板都鬆動了,一下雨都要濺一褲腳泥,出行十分不便,現在集鎮改造后,讓我們開車放心、走路踏實了。”竹坪鄉周家灣村民笑著說道。與此同時,S317竹坪至東埡子段改擴建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現已完成90%的路基建設,這條道路將徹底打通昔日的鄂陝關卡,極大改善沿線群眾出行,更將無縫串聯起楚長城銅錢關等歷史遺跡,有力推動“交通+旅游”深度融合,讓沉睡的文化資源因路而活,助力鄂陝邊陲煥發新生。

一管清流入戶來,萬家飲水有保障。多年來,竹坪鄉集鎮農村用水都不按水表收費,村民節水意識淡薄,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特別是面臨旱澇災害時,常常出現供水不足、水質不好的情況,村民正常用水成了難題。為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完善農村飲用水安全基礎設施設備,竹坪鄉以集鎮建設為契機,在盤活店坪水廠實現自來水全域入戶的基礎上,同步推動水表安裝到戶,從而構建了從“源頭”到“龍頭”的供水管理閉環,將水資源管理與保障民生落到了實處,讓老百姓從此告別“用水難”,迎來了穩定、便捷、有保障的“放心水”。“以前我們用水很不方便,干旱容易斷水、汛期水質不好、水壓也不穩定,現在換了智能水表,用上了店坪水廠的自來水,我們吃水安全又有保障了。”竹坪鄉店坪村民說道。自農村飲用水水表入戶工作開展以來,工程進展迅速而有序。截至目前,已鋪設管網13785米、收費357戶、安裝水表265塊,逐步實現水表入戶全面覆蓋,切實在農村做到保供水、抓節水。

特色產業促發展,提質增效惠民生。走進竹坪鄉,舉目望去,一壟壟茶樹依山就勢,化作層層疊疊的綠帶﹔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菌棒上的蘑菇長勢喜人﹔一壟壟泥土被掀起,一株株中藥材破土而出﹔山間飽滿的拐棗,被村民釀成了燒酒。特色產業在此扎根,共同托起鄉村振興的新希望。如今,竹坪鄉利用現有的萬畝茶園、食用菌、中藥材種植、拐棗酒,積極扶持“一村一特”,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共建共管模式,鄉村干部帶動群眾共同做好茶園管護工作,高標准推進小微茶園建設。以農民技術培訓為載體,旨在發現和培養農技能手,通過理論講解、現場參觀和實地操作,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並培養一批農技好手。同時,竹坪鄉不僅靠大葉茶產業為百姓鋪就增收路,更以茶為媒,深度開發採茶制茶體驗、茶園觀光休閑等業態,讓沁人心脾的“茶葉香”成為吸引八方游客、點亮農旅融合的最亮眼名片。(文/圖 操軼馳)

(責編:周倩文、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