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襄陽襄州區:讓基層服務既暖心又專業

2025年10月17日16:46 |
小字號

“社工幫忙制定服務方案,志願者每月上門陪我嘮家常、量血壓,很周到!”說到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肖灣街道機車社區的“銀齡關愛”服務,獨居老人王桂蘭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這是襄州區委社會工作部以黨建“紅紐帶”推動“專業社工+志願服務”深度融合,賦能基層治理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襄州區委社會工作部聚焦基層治理“需求多元、力量分散”的痛點,緊盯“社工強專業、志願擴覆蓋、融合提效能”目標,以“騎行先鋒志在商圈”“鐵四院社區鐵管家”“機車社區服務賦能·活力共生”“育紅社區校圈共治”四大項目為抓手,破解“社工單打獨斗、志願服務零散”的難題,讓專業社工和志願服務同頻共振,為基層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黨建引領聚合力,讓專業社工和志願服務擰成“一股繩”

“以前小區路燈壞了沒人管,現在找‘鐵管家’准沒錯!社工定方案,志願者跑現場,不到三天就修好了。”鐵四院社區居民劉先生感慨地說。

推動專業社工和志願服務深度融合,黨建是不可或缺的“定盤星”。

襄州區委社會工作部從機制建設破題,構建起“三級聯動、分工協同”的組織體系。成立由部主要領導牽頭的專項工作專班,聯合街道、社區黨組織建立“月會商、季調度”工作機制,明確社區黨組織負責需求對接,專業社工聚焦方案設計與能力培訓,志願者專注服務落地與民情收集,徹底打破“各自為戰”的壁壘。將“專業社工+志願服務”深度融合納入基層黨建重點任務,在四大項目中建立“黨員社工帶頭、黨員志願者示范”的隊伍模式,僅鐵四院社區“鐵管家”隊伍裡黨員佔比就達到40%。整合民政、教育、衛健等部門資源,建設“資源需求對接庫”,為社工設計服務方案、志願者開展活動提供堅實支撐。

如今,在黨建引領下,社工的“專業規劃”與志願者的“落地執行”形成完美互補。截至目前,襄州區四大項目組建黨員帶頭的志願服務隊伍28支,解決群眾訴求1200余件,服務響應速度較以往提升60%,讓“兩股力量”擰成了服務群眾的“一股繩”。

專業賦能強本領,讓志願力量“精服務、善服務”

“以前送餐時看到路面上有問題,不知道咋處理﹔現在社工教我們當‘社情觀察員’,發現井蓋鬆動、垃圾堆積等現象后,通過‘先鋒聯絡群’上報。”襄州區民發商圈外賣騎手唐展翔說。

志願服務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專業指導。襄州區委社會工作部堅持把社工的專業優勢作為提升志願服務質效的關鍵,構建起“定制培訓+跟崗指導+反饋優化”的賦能閉環。其中,為“騎行先鋒”隊伍開展“六員”(宣傳員、觀察員、監督員、調解員、服務員、信息員)能力培訓,社工現場示范如何快速記錄民情、規范上報問題﹔為機車社區“銀發志願者”細致講解老人照護、應急處理技巧,確保服務既貼心又安全﹔實行“社工跟崗指導”,讓鐵四院社區社工全程參與“鐵管家”的日常巡查,指導志願者如何與居民溝通、處理復雜訴求﹔建立“民情反饋—方案優化”機制,針對志願者收集的群眾需求,社工每月匯總分析,及時調整服務內容,讓志願者的一線觀察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行動。

專業賦能讓志願服務隊伍從“願意服務”轉向“精服務、善服務”。截至目前,襄州區圍繞四大項目開展社工培訓36場,覆蓋志願者1500余人次,志願服務問題解決率從75%提升至92%,群眾滿意度高達98%。

項目落地促融合,讓“專業社工+志願服務”精准對接需求

“‘育紅社區校圈’裡的老師志願者會輔導孩子做作業,社工還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們上班時不用為孩子的事分心!”育紅小學學生家長李女士的這份安心來自“專業社工+志願服務”的精准聯動。

襄州區委社會工作部堅持以項目為載體,讓社工的“專業設計”與志願者的“廣泛參與”深度融合,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針對新就業群體,“騎行先鋒志在商圈”項目由社工設計“民情收集+特色服務”雙路徑,志願者負責日常巡查上報,社工對接職能部門解決問題,同時開展“禁毒宣傳隨餐送”“暑期公益托管”等活動,累計服務騎手和商圈居民超6000人次。“鐵四院社區鐵管家”項目由社工制定“問題收集—方案設計—志願落實—居民評價”的閉環流程,志願者負責樓道清理、設施巡查,社工協調維修資源、化解鄰裡矛盾,目前已解決民生問題200余件。針對“一老一小”群體,“機車社區服務賦能﹒活力共生”項目由社工制定“銀齡關愛”“童伴守護”兩大服務清單,醫療志願者每月為300余名老人體檢,大學生志願者開辦課后托管班,服務覆蓋社區80%的特殊群體。同時,針對家校社協同難題,社工精准鏈接學校、商戶資源搭建“校圈共治”項目平台,組織教師志願者輔導孩子做作業、商戶志願者講安全課,累計開展活動20余場,惠及學生500余人,推動三方從“各自為戰”轉向“同向發力”。

項目化的融合模式,讓“專業社工+志願服務”從“簡單疊加”走向“效能倍增”。截至目前,襄州區開展服務活動830余次,服務群眾超3萬人次。

襄州區委社會工作部表示,將持續加強黨建引領,進一步完善“社工賦能志願、志願延伸社工”的良性互促機制,推動這一融合模式向更多領域拓展,讓基層治理既有暖心服務,更有專業深度。(韓犁夫、趙華飛、趙海峰)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