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

2025年10月17日16:49 |
小字號

市井市集煙火升騰,奧體中心歌聲激蕩,田園鄉間詩意流淌……如今的湖北襄陽東津新區,“文旅+”的融合活力正滲透城市肌理,延伸至鄉村田野。

今年以來,在東津新區(經開區)黨工委的領導下,東津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津國投)錨定襄陽城市新中心高質量發展目標,將“文旅+”作為推動產業升級、完善城市功能、增進民生福祉的戰略抓手,系統布局“文旅+商業”“文旅+體育”“文旅+農業”三大賽道。從填補民生短板的市集綜合體,到引爆消費熱潮的文體盛宴,再到賦能鄉村振興的田園項目,東津國投通過推動一個個務實創新的項目落地,將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讓“文旅+”成為激活百業、惠及民生、引領未來的重要引擎,書寫下產城融合、城鄉協同、民生幸福的新時代篇章。

“文旅+商業”:補短板惠民生 讓市井煙火點亮消費新場景

彩色集裝箱拼出創意空間,“大頭菜”IP喚醒在地記憶,青年創客匯聚創業熱情……東津新區文華坊煙火市集,用一場充滿“煙火氣”與“青春味”的商業創新,成為城市裡兼具溫度與活力的消費新地標。

作為東津國投旗下津華旅投打造的重點民生項目,文華坊煙火市集佔地13.13畝,總投資570萬元,集餐飲、零售、生活配套於一體。不同於常規商業體,它精准聚焦“青年創業”與“民生缺口”:通過租金減免、基礎配套支持等政策,為大學生和青年創客搭建“低成本試錯”的創業平台,既填補了高校周邊商業配套空白,又為區域注入青春動能。市集開業首日便吸引超5000人次打卡。

如果說文華坊是點亮局部的“民生小點”,津華裡商業綜合體便是覆蓋片區的“服務大面”。

針對東津新鎮約2.6萬居民“休閑購物需遠行”的痛點,東津國投精准布局,由津華旅投投資運營打造津華裡項目。這座商業面積約1.7萬平方米的片區唯一商業綜合體,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為核心定位,涵蓋超市、餐飲、休閑等多元業態,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務,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文旅+體育”:聚流量強動能 讓文體盛宴激活城市新消費

華燈初上,襄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內歌聲飛揚、熒光閃爍,數萬名觀眾跟隨旋律歡呼搖擺。這樣的熱鬧場景,如今已成為東津新區拉動消費、提升城市影響力的生動寫照。借助“文旅+體育”的融合創新,東津國投讓奧體中心從“專業體育場館”變身“城市文化客廳”,成為激活消費、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今年4月,“夢響中國·音樂盛典(襄陽站)”群星演唱會在此開唱。張信哲、蕭敬騰等知名歌手齊聚,為市民帶來高水准視聽盛宴。龐大客流直接帶動消費“井噴”,“一場演出帶火一座城”的效應盡顯。

東津新區並未止步於單一演出承辦,而是以“政府部門+國有企業”雙聯動模式,推動襄陽津投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深化“文旅+體育”融合。繼兩場大型演唱會后,奧體中心陸續承辦一系列賽事活動,逐步構建起“賽事+演藝+會展”多元融合的文體生態。

如今的奧體中心,不再是“偶爾熱鬧”的場館,而是具有“常態活力”的城市名片,為東津新區持續吸引人流、激活消費、提升影響力提供強勁支撐。

“文旅+農業”:融城鄉促振興 讓田園詩意打通產銷新鏈路

距離東津新區核心城區僅一刻鐘車程的“鹿門春曉”田園詩境農文旅休閑綜合體,正以“文旅+農業”的融合創新,讓鄉村資源煥發新生,為城鄉協同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不同於傳統景區的“人造景觀”,“鹿門春曉”堅守“鄉土氣息、農耕文化、襄陽特色”底色:讓農田成為游客體驗耕種、採摘的“天然課堂”,讓閑置農房變身保留鄉村風貌的特色民宿,讓當地農民轉型為文旅服務的參與者、受益者。

在這裡,游客能觸摸真實土壤、感受淳朴鄉村生活,農民能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共享發展紅利,文旅體驗與鄉村振興實現“雙向奔赴”。

東津國投以此為抓手,在國土綜合整治過程中,積極探索“三農”(農業、農村、農民)與“三生”(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路徑,讓鄉村從“資源窪地”變為“發展高地”。

為實現長效發展,東津國投攜手行業頭部文旅企業、專業機構,聯動創意設計、研學旅行、非遺傳承等多元主體,共同孵化特色文旅業態。總投資2億元的“鹿門春曉”規劃6大板塊、10多個應用場景,通過科學的交通動線設計,形成“農文旅小循環”帶動“區域發展大循環”的效應——既讓城市居民找到“鄉愁”,又讓鄉村產品對接市場,真正實現城鄉資源互補、產銷無縫銜接。

未來,東津國投將繼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深化“文旅+”多業態融合,在優化結構中增強發展韌性,在協同聯動中拓展發展空間,讓“文旅+”持續成為激活百業、賦能發展的“強引擎”,為建設襄陽城市新中心貢獻新力量。(朱科、毛陳宇、趙黃河、陳新光)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