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數字食堂”守護學生“舌尖”安全

2025年11月12日15:57 |
小字號

南化中心小學學生吃飯。

南化中心小學學生吃飯。

琵琶腿燉蘿卜、土豆紅燒五花肉、粉條炒包菜、黃瓜海帶湯……11月12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食堂裡,學生們正享受著營養均衡的“兩葷一素一湯”午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一溫馨場景,正是鄖陽區推進“數字食堂”建設、提升校園食品安全與餐飲質量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為進一步解決“衛生、安全、可口、營養健康”這一民生問題,鄖陽區按照全市統一安排,率先完成“數字食堂”監管平台建設。該平台整合了食材管理、消費管理、財務管理和“互聯網+明廚亮灶”四個子系統,通過陽光採購、定制菜單、明廚亮灶等舉措,全力打造智慧化、人性化的校園餐飲服務體系。

每周日下午,青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食堂庫管員張文平、羅甲武就開始了忙碌的工作。他們使用“智能電子秤”對供應商配送的土豆、胡蘿卜、西紅柿、豬肉等食材逐一嚴格把關、驗收入庫,稱重后一鍵拍照,數據實時上傳至監管平台,生成電子簽收單,全程高效透明。

“以前靠人盯人,現在靠數據說話。”青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崔正玉深有感觸地說,如今通過平台下單,數據實時傳輸至電子秤,驗收完成即刻生成電子簽收單,形成了集網上平台下單、小程序接單、電子秤一鍵入庫、二維碼溯源於一體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有了數字化的採購流程,不僅食材來源清晰可查,通過動態分析庫存與需求,學校還能精准制定採購計劃,減少食材浪費。

青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吃的校園餐 衛生、安全、可口、營養健康。

青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吃的校園餐衛生、安全、可口、營養健康。

食材是“校園餐”的源頭,隻有把好入口關,才能讓師生們吃得健康、吃得放心。鄖陽區嚴格執行食品及原材料供應商准入與退出機制,對大宗食材進行統一招標採購,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農業農村局對各級各類學校147家供應商資質進行集中評審,就像一道道“關卡”,杜絕了利益輸送,保証採購規范、價格合理。此外,61所中小學校食堂還裝上了“智能鎧甲”,電子秤、展示大屏等智能設備一應俱全,確保食材來源可查、質量可控。

此外,鄖陽區建立“紀委監委+教育部門+職能部門”的協同聯動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對標68項工作任務,多方共建共商共護校園餐。此外加強社會、家長、公眾、內部、數字、審計“六個監督”,讓食堂管理更規范。

肉末豆腐、土豆燒牛腩、開胃菌雞蛋湯……在五峰鄉九年一貫制學校食堂,學生們正排隊取餐。該校七(2)班學生葉鑫予說:“學校結合學生年齡段生長發育特點和營養需求,科學制定並動態優化帶量食譜,推出多樣化菜品,每餐都吃完了,吃得很舒心。”

為做到盡“膳”盡美,不斷提升校園食堂滿意度,鄖陽區中小學校實施“校委會+班主任+值日教師共食共商共建”機制,贏得社會良好反響。該機制要求,每日用餐時段,校委會成員輪流分片到各年級就餐區,班主任固定陪同本班學生,值日教師負責餐食分發監督與就餐秩序維護,三者共同參與餐前檢查、餐中陪伴、餐后反饋全流程。

該區各學校用“數字食堂”監管平台和食材管理系統、消費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從“採購、供貨、查驗、入庫、出庫、存儲、清洗、加工、食品留樣”全流程監管,讓后廚操作透明化,並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進行智能監管,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提升風險預警能力。鎮人大代表張天禹在查看胡家營鎮初級中學“數字食堂”監管平台時,看到學生入口率達到80.5%時,對學校用心做好校園餐給予充分肯定。

目前,鄖陽區61所中小學食堂已實現“數字食堂”全覆蓋,各校充分發揮平台各項功能,推進“互聯網+營養健康”工程,為師生帶來更多幸福,助力校園食品安全與膳食經費管理邁向更高的台階,促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圖/文 曹君華、陸建林、黃循發)

(責編:郭婷婷、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